环境批评学家布伊尔曾在文章中提到\"相对于文化思考来说 , 环境思考或生态思考更需要排除或超越国家范畴 。 \"同时认为\"要以全球性的视角取代国家为中心的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是必要的 。 \"太空和海洋是属于全部人类的 。 同时 , 由于其自身的神秘与瑰丽 , 相对于城市科幻文学作品 , 更多的科幻小说家将目光投向更广袤的太空和海洋 。 如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海底两万里》 , 刘慈欣的《三体》《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等 。 刘慈欣对于书写宇宙空间中极大或极小的存在有着独特的把握 。 这些大尺度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 , 他却将太空的这份浩瀚、神秘与宏大具象地写入科幻小说中 。 他采用\"宏细节\"手法书写宏大的时间线和宇宙史 。 给人一种无边无际 , 浩瀚恢宏的宇宙空间感 。 随着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极速发展 , \"量子论\"\"暗物质\"\"超炫空间\"等理论逐渐被发现 , 在这种情境下 , 科幻文学对于传统文学所忽视的太空宇宙环境给予了深切关照 。
科幻文学是关心人类未来命运的文学 , 但是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比 , 却是处于边缘位置 。 尤其是在中国 , 科幻文学一直为人忽视 。 其实 , 科幻文学在中国由来已久 , 在五四时期同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等一起传入中国 , 在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时期 , 科幻小说似乎走入了歧途 。 中国科幻小说在 1949 年之后被纳入了少儿科普之中 , 其科学观念就变得更加狭窄 , 文学性被完全忽视 。 直到近些年来 , 刘慈欣《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先后斩获雨果奖 , 科幻文学这一门类才走进大众视野 , 并逐渐为人熟知 。 但总体而言 , 对于科幻文学的关注和研究尚不充足 。 但是 , 科幻小说不论从其审美价值 , 还是现实意义 , 都值得被严肃审视和研究 , 关心环境 , 关心科幻小说 , 就是关系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
【解析科幻小说的存在意义,其当前面临的创作环境解读,及给人的启示】
推荐阅读
- 一套宇航服的造价是两千万美元,因为由内至外都充斥着高科技
- 大气微粒和空气中的分子,相对论效应下它们的质量能有多小
- 抢劫披上探险的外衣,就成了美国人的游戏
- 原来雄狮也有“同性恋”,一头雄狮将自己的同伴压在胯下,并做出了这种行为
- 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让人拥有“自己的第三只手”?
- 征服宇宙的曲速飞行技术为何突然成了世纪级的伪命题?
- “卧看牵牛织女星”:古人是怎样绘制星图的?
- 受到关注!印度火星探测器确认失联,或于近期结束使命
- 只要你看见了宇宙,就什么也不会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