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二 )



因为它懒惰的个性 , 所以活动范围极其狭小:一生只占有几棵树的空间 。 是动物界坚持“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理念的第一兽 。
了解事情真相的笔者目瞪口呆 。而且不只有考拉 , 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动物都选择了“低碳环保生活” , 它们将自己的大脑容量变得极其渺小 , 每天除了吃就是睡 。
更为极端的甚至养成了吃饱一顿就十天半个月不动弹的极端个性 , 比如澳大利亚大名鼎鼎的两大顶级猎食者:鳄鱼和毒蛇 。

3.独立进化 , 自成一体因为澳大利亚早在3900年前便脱离古大陆 , 宣布“独立” 。
所以澳大利亚今天的“土著生物”都是独立进化而来的 。 毕竟脑子笨且行动缓慢的它们大部分都是相安无事的 。
就连澳大利亚几乎唯一一个可以迅速活动的本土物种:袋鼠 。
也是选择把自身有限的营养传送给“强健身体” , 而不是“聪明大脑” 。

而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又让澳大利亚的物种可以独立发展 , 不能与外界进行物种交换 , 于是乎 , 笨笨的澳大利亚土著生物们选择了更加“可爱” 。
【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现如今澳大利亚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不是“发展经济” , 更不是“完善民主” , 而是物种入侵 。
全球化——潘多拉的魔盒地理大发现之后 , 澳大利亚彻底进入了世人的视野 。

与之相对的是 , 不同的物种也被殖民者们带进了这个“遗世独立”的土地上 。
因为本身没有天敌 , 且自身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 它们纷纷在澳大利亚四散开花 。
首当其冲的便是以“亚洲锦鲤”为首的亚洲淡水鱼大军们 。
由于亚洲淡水鱼的疯狂繁殖 , 数量多到甚至会拥堵河道 , 所以成为了澳大利亚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 。

每年他们都要花费巨资派专人打捞后 , 直接进行“土葬” 。
因为他们嫌弃淡水鱼“腥味太重”且“鱼刺太多” , 所以大都不愿意食用 。
为了维护澳大利亚的环境 , 笔者到达之后经常会闲来无事去钓鱼(别误会 , 澳大利亚可没有德国那些条条框框 , 在澳大利亚钓鱼可是一项公益活动 , 很多学校都设有专门的钓鱼喂鸟地点) 。
并将这些被澳大利亚人视为“洪水猛兽”的亚洲淡水鱼吃得津津有味 。
请不要问我吃了多少次 , 反正笔者回国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意再吃鱼了 。



今天的内容介绍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 关注我 , 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意见
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
部分图片自网络搜集 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史记》《战国策》《二十四史》《汉书》《后汉书》《诺贝尔奖》《二战全史》《二战通史》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 , 未经允许 , 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