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只有“蠢货”才能在澳大利亚生存下去?
因为学习安排 , 笔者曾被送到澳大利亚大学进行过为期一年的学习安排 。
初听闻此消息 , 先是有些兴奋 , 毕竟可以出国留学 , 看一下外面的世界 , 而且还是公费的 , 这可是一项很难取得的荣誉 。
但是喜悦过后 , 沮丧和懊恼接踵而至 。
因为身边的同学通常盯着美国常青藤名校或者英国剑桥、伦敦这种世界瞩目的大学 。
反而对澳大利亚这种国家的大学没那么重视 。
笔者也深受其害 , 一心想要去欧美看一看 。
但自从到达澳大利亚之后 , 这种思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消失了 。

人间仙境 , “吃货”的天堂澳大利亚实在是“物美价廉”的人间天堂:龙虾只有澳大利亚最肥 , 海参也是澳大利亚的最大 , 就连澳大利亚的兔子 , 也是大而肥美 。
澳大利亚的动物不仅呆萌可爱 , 而且行动迟缓 , 就连首都堪培拉的金刚鹦鹉也一点没有珍稀动物应有的姿态 , 而是乖巧懂事 。
袋鼠、鸭嘴兽更是人间极品 , 让人爱不释手 。

那么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会显得如此缺乏防护意识呢(说白了就是有点傻)?1.澳大利亚传统环境以及特殊地理位置要想了解这个特殊而又美丽的土地 , 就必须要抛弃传统观念 , 特别是在北半球养成的各种习惯主义教条 。
只有真真正正地融入澳大利亚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别样的人文地理 , 才能真真正正地解读其中的奥秘 。
这块美丽的大陆自3900万年以前便从南方古陆(又称“刚瓦伦古大陆”)中脱离了出来 , 自成一片 。

从此便开始了它的独立发展道路 , 这也是它现在物种极具个性 , 与亚欧大陆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
由于地表运动极具“惰性” , 而风化侵蚀作用又极其“勤奋” , 于是留在澳大利亚地表的营养层(也叫“腐殖质植被”)越来越薄 , 故而其孕育的植物普遍只能获取较少的养分 。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 , 澳大利亚其他树种纷纷灭绝 , 只剩下一种高大乔木——桉树 , 还在苦苦地“独守空房” 。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澳大利亚纬度较低 , 所以蒸发量极大 , 加之没有规律性的降水 , 导致澳大利亚树木也被迫开始了进化:树叶变得越来越小(减少水分蒸发 , 保持水分平衡) , 植物液体也变得越来越富含油脂(保存营养物质 , 同时保护自身) 。
与此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为桉树树叶不仅营养含量极少 , 而且极其难吃(一不留神还要扎嘴) , 导致大量素食动物缺乏食物而死亡 , 剩下的只能逼自己进化出能咀嚼桉树树叶的口器还有能消化它的胃 。
可可爱爱的考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但即使如此 , 全球存在的650多种桉树里 , 考拉能吃的只有不到50种 。
2.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进化是时代的要求 , 更是丛林法则的必然趋势 。
面对这极其恶劣的环境 , 为了生存 , 澳大利亚的动物们不得不选择迎难而上 。
它们不仅要忍受难吃的食物 , 还要时刻警惕“饿肚子”的危险 。
而作为高耗能的第一器官——大脑自然首当其冲 , 第一个就被它们放弃了 。

因为大脑的能量消耗是极其惊人的 , 以人类为例 , 只占人类4%重量的大脑却要消耗人体25%的能量 。
这是人类在面对残酷自然下做出的选择 , 在我们现在看来 , 这个选择无疑是正确且伟大的 。
但澳大利亚以考拉为首的哺乳动物可不这么认为 。于是考拉进化(注意 , 不是退化)成为地球上现存的脑容量与体重比例最小的哺乳动物 。
它的头虽然看起来很大 , 但它的脑子仅相当于一颗核桃 , 不仅如此 , 考拉每天的睡眠时间甚至超过二十个小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