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中,为何人类女性会进化出狭窄扭曲的产道?直立行走代价


地球生物中,为何人类女性会进化出狭窄扭曲的产道?直立行走代价


文章图片


地球生物中,为何人类女性会进化出狭窄扭曲的产道?直立行走代价


文章图片


地球生物中,为何人类女性会进化出狭窄扭曲的产道?直立行走代价


文章图片


地球生物中,为何人类女性会进化出狭窄扭曲的产道?直立行走代价


生孩子是人类的一种动物性生理本能 , 人类的繁衍和演化是以后代的延续作为保证的 ,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体自然的繁殖规律 。
但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会难产的生物 , 即使没有难产 , 人类分娩的痛苦与危险性也是所有生物中最高的 , 对大多数的动物母亲来说 , 分娩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 就跟母鸡下蛋一样 。

事实上 , 根据挖掘的化石表明 , 人类至少在300万年前就已经面临了分娩困境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 , 这是人类女性直立行走的代价 。
人类女性为了直立行走 , 骨盆结构发生变化
大多数动物宝宝的头部比母体产道窄 , 所以动物生产时通常不会有太大困难 。 而人类为了获得更高的智力 , 头部进化地越来越大 。
而人类女性为了直立行走 , 骨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 灵长类动物的骨盆带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刀片状的骨骼 , 称为髂骨 , 向外呈扇形延伸形成臀部 , 髂骨下方有两个管状的融合骨 , 称为耻骨和坐骨 , 它们形成了产道 。 类人猿的髂骨相对较长 , 可以平躺在动物的背部 , 产道也相对较窄 。 这些骨盆模式在早期人类祖先中已经出现 , 如440万年前的地猿祖先 , 他们有稍微变长的髂骨 , 而且被认为至少偶尔会用两只脚走路 。

而相比起类人猿 , 人类的髂骨更短、更圆 , 向身体左右两侧弯曲凹进 , 已经开始呈碗状结构 。 对于支撑、肌肉的生长都很有利 。 人类重塑的髂骨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 它能完全承载我们的体重 。 使直立行走更稳定 。
另外 , 人类骨盆上下径缩小 , 韧带加固 , 前壁和后壁在垂直方向上相互趋近 , 女性产道也变得更窄 。 再加上人类本来就是大头娃娃 , 所以人类女性生育是一件非常痛苦危险的事情 。

骨盆结构的改变 , 也让人类女性的产道变得狭窄扭曲 , 一般来说 , 人类女性产道上部或者入口呈圆形呈横向(从左至右)椭圆形 , 这被认为是分娩的理想状况 , 但人类女性产道下部呈明显纵向(从前至后)椭圆形 , 这种扭曲结构通常需要胎儿通过狭窄产道时进行身体旋转 。

人类婴儿为了适应 , 早产出生
事实上 , 人类婴儿为了减少母亲分娩的危险性 , 都是早产 , 人类需要抚养婴儿到1岁多时 , 其发育程度才能与刚出生的黑猩猩相近 。 所以科学家认为 , 人类婴儿需要在母亲肚子里发育18-21个月才算发育成熟 , 这样也是真正的足月 。
但是如果婴儿在母亲肚子里如果发育18个月 , 是妥妥生不来的 , 事实上 , 人类女性已经努力进化 , 让骨盆的开口已经有所增大以适应婴儿脑子的增大;但是 , 骨盆开口的增大是有限度的 , 它受到了两足直立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制约;当新生儿的脑量为现在的平均385毫升(约为成人的1/3)时 , 人类骨盆开口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极限 ,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婴儿怀胎十月就要生产的原因 。

另外 , 为了能够通过产道 , 人类婴儿的骨缝愈合延迟 , 我们可以看到 , 一些婴儿在通过产道之后 , 头都变形了 , 但是没有关系 , 因为婴儿的骨缝并没有愈合 。
额缝(metopicsuture)也成额中缝 , 将额骨分成左右两部分 , 自鼻根至冠状缝 , 幼儿两岁左右 , 额缝从鼻根开始愈合 , 像拉链一样将额骨的两部分拼接起来 。 从新生儿到成年 , 人类脑量增加2倍 。
脑子的大小不仅仅与智力有关 , 而且还与生活史中重要的事件有关 , 例如断奶的年龄、性成熟年龄、妊娠期和寿命 。 与脑子较小的动物物种相比 , 与之相关联的脑子较大的物种的婴儿断奶期要迟一些 , 性成熟要晚一些 , 妊娠期要长一些 , 个体寿命也要长一些 。

人类生长周期独树一帜
也正因为人类婴儿在母体中没有发育足够的时间 , 所以人类的生长周期也独树一帜 , 和其他动物相比 , 是婴儿刚刚从母体内生出时是软弱无助的(因为没有发育足月) 。 在成长过程中 , 他们必须经历一段较长的儿童期 , 然后经过一个生长突然加快的青春期 , 此时他们的身高以惊人的速率增长 。 在现有哺乳动物中 , 惟独人类出现这种现象;包括猿类在内的大多数哺乳动物 , 都是从婴儿期几乎直接步入成年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