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物质关系的八圈图及其反应规律


各类物质关系的八圈图及其反应规律



各类物质相互关系的“八圈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 “八圈图”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单质、酸、碱、盐和氧化物等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 , 及其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 , 某类物质的可能制取方法和主要化学性质 。 它既是各类物质相互关系的图像表述 , 也是对初中所学各类物质的归纳和总结 , 掌握其表述的规律 , 将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方便和提供捷径 ,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
八圈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两条纵线通到底(六条规律)1-6两条辫子在两翼(两条规律)7-8
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9-12两个交叉成网络(四条规律)13-1616条规律须牢记
一、两条纵线
从纵向来看 , 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 , 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 , 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
⒈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现象:⑴发出耀眼的白光⑵放出热量⑶生成白色粉末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Fe3O4现象:⑴剧烈燃烧 , 火星四射⑵放出热量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 , 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 , 炸裂瓶底 。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O2=(△)2CuO
现象:铜丝变黑 。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3O2=(点燃)2Al2O3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 , 放热 , 有白色固体生成 。
⒉金属氧化物(可溶)+水→可溶性碱
生石灰溶于水:
CaO+H2O==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氧化钾溶于水:K2O+H2O=2KOH氧化钡溶于水:BaO+H2O==Ba(OH)2
注意:只有BaO、 CaO、K2O、Na2O能与水反应 ,其他金属氧化物一般不跟水反应 。
⒊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
+Na2SO4
FeCl3+3NaOH==Fe(OH)3↓
+3NaCl
⑴ 如果参加反应的盐可溶 ,则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 , 否则 , 不能发生反应 。
⑵ 如果参加反应的盐不溶 ,则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 ,否则 ,不能发生反应 。
⒋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O2=(点燃)2H2O现象:⑴产生淡蓝色火焰⑵放出热量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
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点燃)2P2O5现象:⑴发出白光⑵放出热量⑶生成大量白烟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点燃)SO2现象:⑴在纯的氧气中①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⑵在空气中燃烧①发出淡蓝色火焰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点燃)CO2现象:⑴发出白光⑵放出热量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
⒌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
【各类物质关系的八圈图及其反应规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⒍酸+盐→新盐+新酸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NaHCO3+HCl==NaCl+H2O
+CO2↑
二、两条辫子
⒎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置换反应)
⑴锌和稀硫酸反应:
Zn+H2SO4 ===ZnSO4+H2↑
⑵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2SO4===MgSO4+H2↑
⑶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Al2(SO4)3
+3H2↑
⑷锌和稀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
⑸镁和稀盐酸反应:
Mg+2HCl===MgCl2+H2↑
⑹铝和稀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⑴-⑹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
⑺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⑻铁和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⑺-⑻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 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 )
反应条件:金属较活泼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 的前面(一般用 Mg、 Al、 Zn、 Fe);酸是非强氧化性酸(稀盐酸、稀硫酸) 。
⒏金属单质+ 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⑴铁与硫酸铜反应:
Fe+CuSO4==Cu+FeSO4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 ,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⑵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CuSO4+Zn==ZnSO4+Cu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 ,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