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图片展示了银河系光环下方的明亮区域 , 即恒星光束 。 右下方即绕轨道运行的大型麦哲伦云 。
小型星系与银河系碰撞产生了神秘星光 , 而这一星光或许能够揭开暗物质的神秘面纱 。
根据天文学家绘制的最新星空图 , 天文学家捕捉到了银河系内的矮星系滑流上的恒星轨迹 , 这一轨迹位于银河光环中心的星斑悬臂外部 。
这一被称之为大型麦哲伦云的星系位于距离地球13万光年的轨道上 , 其在运行中激发了后方的宇宙物质 , 并促使其运动起来 。 乍眼看去 , 麦哲伦云的轨迹仅由恒星构成 , 但是 , 研究人员清楚这些恒星只是随轨迹运行 。 实际上 , 它们悬置在一片无法看见的广阔物质中 。
天文学家对这一空间涟漪非常感兴趣 , 他们认为这些物质可能是由暗物质组成 , 即宇宙中的主要物质 , 这些物质不发光且非常神秘 , 我们只能通过重力来感知这一物质 。 预测表明 , 这些暗物质或许充斥在银河系光环中 。
合作学者尼古拉斯.加拉维托.卡马戈(Nicolas Garavito-Camargo )是亚利桑那大学的博士生 , 他说:“我们认为这一尾迹是由暗物质构成 , 它驱动恒星在其周围运行 , 使得我们能够检测到这一物质 。 ”
这一团队已经借助他们的新的星空图以及光束位置来求证另一个研究团队提出的理论模型 , 即银河光环周围应分布多少暗物质 。 他们现在正在求证 , 到底哪一个暗物质理论模型最契合光束的形状与位置 。
这一星空图是根据美国航天局以及欧洲太空署的天文望远镜获取到的数据绘制而成 。 除了展示银河系光环周围的景象 , 它还提供了一些预测银河系未来的关键视角 。 当大型麦哲伦云绕银河运行时 , 银河系光环里的暗物质产生的重力会减缓其运行速度 , 从而使大型麦哲伦云不断划入越来越小的轨道中 , 随着麦哲伦云持续靠近银河系 , 两个物体最终会发生碰撞 。 这一结果大概会在20亿年后发生 。
虽然令人惊奇 , 但是两个星系合并是宇宙中的常见现象 。 银河系就有可能是在80亿年前与一个小型星系合并而成 , 而星系之间的合并则是形成大型星系的关键原因 。
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是此次研究的合作作者罗汉.奈杜(Rohan Naidu)表示:“吞并小型星系的能量不仅是大型麦哲伦云与银河系合并的原因 , 也是所有星系合并的原因 。 我们星空图中的光束便是初步验证星系合并的关键 。 ”
相关知识
大麦哲伦星系又称大麦哲伦云(英语:Large Magellanic Cloud , 简写为LMC) , 是银河系的一个卫星星系 , 距离约为50000秒差距(~160000光年) , 直径大约是银河系的1/20 , 恒星数量约为1/10(大约是100亿颗恒星) 。 虽然比大多数星系为大 , 但在讨论银河系的时候也会被当做矮星系 。
大麦哲伦星系的形态类似不规则星系 , 但似乎有一些螺旋结构的痕迹 。 有些推测认为大麦哲伦星系以前是棒旋星系 , 受到银河系的重力扰动才成为不规则星系 , 因此在中央仍保有短棒的结构 。 在NASA银河系外数据库中依据哈伯星系分类为Irr/SB(s)m 。
大麦哲伦星系是本星系群中第四大的星系 , 其余三个为第三大的三角座星系(M33)、第二大的银河系及第一大的仙女座星系(M31) 。
【你有听过旋转的暗物质吗?它在银河系外,这是天文学家发现的】在南半球的夜空中 , 大麦哲伦星系是一个昏暗的天体 , 跨立在山案座和剑鱼座两个星座的边界之间 。 它的名称来自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 , 在他绕行地球一周的远航中观察了它与小麦哲伦星系(SMC) 。 (其实早在约公元964年 , 波斯天文学家阿布德·热哈曼·阿尔苏飞就已经在恒星之书(Book of Fixed Stars)中记录了这两个星系 。
BY: Ben Turner
FY: 秋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 , 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 , 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 海洋霸主接连被掏肝,死亡原因疑点重重,有人或许拍到案发现场
- “反物质”与“黑洞”相遇后,会发生什么?黑洞会吞噬反物质吗?
- 规模前所未见!史上最强伽玛射电暴刚被发现,比整个银河系还亮一亿倍
- 科研的目的是什么?
- 从碰撞的中子星喷出的物质似乎打破了光速
-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 平均温度为21摄氏度的超级地球开普勒22b,会是人类第二家园吗?
- 系外行星被潮汐锁定,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可能存在生命
- 一颗“不该存在的恒星”,挑战着人类的宇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