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其所有
2002年 , 杜文达就开始自己造飞碟了 , 用的都是自己的钱 , 家里只留下够吃饭的钱 , 其余的钱都被他拿出来买材料 。
那时候 , 杜文达做了个小飞碟 , 在别人眼里还挺漂亮的 。 可是还没来得及调试 , 它就被附近打架的小流氓弄坏了 。
2005年9月 , 他拉了40多人集资了50多万元 , 而此后又陆续有资金进入 , 累计投入一共达到74万元 。 于是轰轰烈烈的“UFO”制造计划就此展开了 。
有了前期经验的杜文达把大门关着 , 目的就是防止飞碟意外遭到破坏 。 农田里20多亩地是租来的 , 每年的租金要1万多元 , 他把老家的东西全搬过来了 。
为了抓紧时间研究 , 杜文达就住在“实验基地”的隔壁 , 一个大概20多平米的小平房 。
除此之外 , 他还腾出了一间屋子做厨房 , 其他的都是生产车间和工人宿舍 。 对于杜文达来说 ,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能省则省 。
追随者与投资人
杜文达之所以相信自己能把飞碟制造出来 , 底气在于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他有不少的追随者 。 高峰是第一个对他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人 。
高峰是在2003年7月见到杜文达的 , 那时候杜文达一边帮人做装修 , 一边研制飞碟 。
很偶然 , 杜文达在电话中和别人说飞碟的时候 , 高峰就在一旁 , 于是产生了兴趣 。 接下来 , 他见到了杜文达“碟形飞行器”的专利证书 , 两人相约“经常交流” 。 不久以后 , 高峰便决定和杜文达一起“做大事业” 。
此后 , 高峰还为杜文达介绍了几位朋友 , 一起共图事业 , 其中两位最终也成了飞碟的投资者 。
杜文达的飞碟研究所共有投资者10人 , 累计投资74万元 。 其中杜文达本人投入最多 , 前前后后 , 他已经在飞碟上砸下了40多万元 。
杜文达曾经在徐州苏北机械厂做技术员 , 带了不少徒弟 , 做下去的话前途应该很好的 。 但是为了造飞碟 , 他去帮人做装潢 , 只为多一点时间搞研究 。
最困难的时候 , 杜文达的弟弟把自己家里的耕地的牛卖了 , 凑了大约2000块钱给杜文达应急 , 接着又把家里刚打的豆子卖了500块钱 , 也给了他 。
高峰等其他本地投资者则分别投入了2万到3万元不等的资金 。 研究所里还有比他牺牲更大的人 , 其中有一位投资人 , 把给儿子看病的2万6千块钱都拿出来了 。
为了资助杜文达造飞碟 , 上海老板黄锡颜已花去20万元 , 面对航空专家的质疑 , 他说 , 造飞碟是儿时的梦 , 今后还要继续投资 。
对于前期的投入 , 很多投资人都表态:干自己的大事业 , 当然要做出一点牺牲 , 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
而问及大家为什么这么执意地追随杜文达时 , 他们纷纷表示:“杜文达有学问、有见识 , 还有一种人格魅力 , 不然大伙也不会一起跟着他呀 。 ”
他们也知道把钱投在杜文达的飞碟研究所有风险 , 但在他们看来 , 比起飞碟实验成功后的市场前景 , 这就算不上什么了 。
飞碟困惑
就在杜文达沉浸在制造飞碟的巨大热情当中时 , 事实上 , 在专家以及当地管理部门的眼中 , 这是个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 。
萧县科技局的工作人员表示 , 尽管杜文达因造飞碟的事名声大噪 , 但他们对此事仍然持先前的态度 , 即不支持也不反对 。 “这毕竟是他个人的行为 。 ”
鉴于杜文达机械方面能力挺强 , 萧县科技局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 同意杜文达成立萧县环宇飞碟技术研究所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屈香菊教授对记者说:“我相信 , 杜先生的飞碟有上天的可能 , 但是我绝不相信 , 这样的飞行器会有什么科学突破 , 也很怀疑它的社会意义 。 ”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认为:“杜文达的碟形飞行器得到的专利只是专利局对个人研究理论的肯定 , 但科研成果是要经过各种科学知识的积累和长期的研究实践得来的 。 理论成立 , 并不代表实践也能成立 。 ”
黄梦一场
杜文达飞碟梦遭到了专家的质疑 , 这让他很受打击 。 而更打击他的是 , 投资进来的74万资金已经使用得所剩无几 。
他陷入了经济困境之中 , “实验基地”高峰时有40多个工人 , 因为发不出工钱 , 只剩下27个 , 工人陆续走了不少 。 由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 , 杜文达只能给工人记账 。
而就在杜文达面对资金不足的难题时 , 同时对环绕飞碟的飞行安全性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
推荐阅读
- 既然UFO目击事件那么多,有人知道外星人长什么样吗?
- 安徽湖泊水位大降!出现万人抓鱼的场面,鱼会被抓完吗?
- 女大学生隐瞒行踪长期混迹夜店,直到核酸呈阳性才被曝光!
- 潜水员在海底发现怪圈,像飞碟留下的压痕,其形成的过程让人意外
- 我儿子,3岁被爷爷带着在上海失踪,26年后房东说出真相,太无语
- 目标:追上奥陌陌!科学家启动天琴座计划,预计2054年可以追上
- ?安徽一女大学生核酸呈阳性,行程轨迹曝光叫人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