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制造UFO,有人把看病钱投给他,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UFO , 又称不明飞行物 , 小时候萦绕脑海里挥之不去闻之好奇的神秘物 , 只要同学们提起它 , 大家便来了神 。
但是 , 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 , 可能我们这一生都无法碰上UFO 。 它在我们的梦里 , 就像不存在的个体一样 , 但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
但是在2006年 , 安徽的一位名叫杜文达的农民 , 他竭尽所能 , 目的就是计划制造一台能起飞的UFO 。 为此 , 他不惜变卖家产 , 投资人甚至把看病钱也给了他 , 最终筹得74万资金 , 最终他成功了吗?

杜文达制造的飞碟
农田里的“研究所”
生锈的铁门 , 老旧的矮墙之后是几片农舍和一块开阔的土地 。 开阔地的一头 , 杜文达的妻子种了几排蔬菜 , 晒了几堆玉米 。
这里正是安徽农民杜文达联合身边的帮助者们成立的安徽萧县环宇飞碟科技研究所 , 每天都有一群人和他一起埋头苦干 。
2006年10月初 ,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曾来过这里 , 自从那之后 , 杜文达和他研制中的飞碟就成了人们讨论的大热门 。

这片近20亩的土地被他们成为“实验基地” 。 所谓“实验基地” , 看起来和一般的农家院并无差别 。
散落的4间农舍全都裸露着红砖 , 没有经过粉刷 , 其中一间连屋顶都没有 。 院落里种着菜 , 晒着衣服和玉米棒子 , 还有几条狗若无其事地在记者脚边穿行 。
只有远处停放的飞碟器才让这里有了一点“实验基地”的味道 。 飞碟器直径5.15米、高2.37米 , 上部有3叶大碟片 , 呈螺旋形状错落排列 , 中部有16叶大碟片 , 下部有发动机和三个轮子 , 远远看去像一把巨大的怪伞 。

杜文达其人
杜文达 , 40多岁的中年男子 , 安徽人 , 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 因为家里穷 , 初中便辍学 , 在家割草喂牛、扶犁种地 , 后来出门闯世界 。
曾经开过货车、上过煤矿、做过机械工 , 是个为过日子而劳苦的普通老百姓 。 杜文达说 , 他的这个梦想从10岁时就开始了 。
那时他从一本科幻杂志上第一次接触到飞碟这个名字 。 当时 , 他就想:飞碟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性能?他要探索其中的奥秘 。

杜文达
于是 , 只有初中文化的杜文达自费购买了许多关于飞碟方面的书籍 , 一有时间就到书店查阅资料 。
1995年 , 他发明了“矿山筢片自动拧织机” , 得了个专利 , 后来卖了18万元 。 2002年9月13日 , 杜文达获得国家“碟形飞行器”的专利 。
这个专利主要是关于能让碟形飞行器垂直升降 , 水平飞行的理论推想 。 杜文达用实验结果和技术数据证实了自己的理论 , 并获得了专利 。

他解释说 , 其研制中的飞碟可以通过内外叶片的振动产生动力 , 带动飞碟运行 。
他甚至还想让飞碟下水:“第一步 , 我要解决让飞碟上天的问题 。 完成以后 , 我要想办法让飞碟能够潜水 。 这样不仅解决了陆地交通问题 , 还解决水上交通问题 , 那样才完美 。 ”
谈到研制中的飞碟 , 他十分激动地说:“我做的飞碟其实是一种能载人的交通工具 , 可以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补充 。 我希望它能有几十米的飞行高度 , 能在高楼上飞 , 速度达到每小时100公里左右就可以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