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这个空荡的世界令人悲伤 。 ”Meta的内部文件如是写到 。
这句话描述了Meta旗下元宇宙旗舰产品Horizon Worlds的现状 , 在《华尔街日报》的最新爆料中 , 该产品的用户数、参与度都不及预期——大多数用户通常在第一个月后就不会再访问该应用 , 大多数世界也根本没人去过 。
一个挑战摆在从业者们的面前 , 淘金之前 , 该如何让元宇宙活下去?
对此 , 我们邀请了资深广告人苏同来分享自己的探索经验 , “多元化的价值观”、“基于文化的叙事”和“和”通信技术” , 是他目前给到的答案 。
本文是我们邀请探讨元宇宙及其营销的一篇文章 , 以下是对苏同思考的具体解读 。
文/王利
编辑/王小坤
2021年3月 , 游戏平台公司Roblox作为“元宇宙第一概念股”登陆纽交所 , 首日市值即破400亿美元;随后不久 , 社交巨头Facebook更名“Meta” , 宣称业务将专注元宇宙概念 。
正如137亿年前的宇宙诞生 , 元宇宙在2021年发生了大爆炸 。
它不算新事物 , 雏形早在1999年的《黑客帝国》中出现;AR/VR技术也已发展了十余年 , 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认为元宇宙宝藏遍地 。
元宇宙始于游戏 , 却辐射广泛 。 据麦肯锡的报告 , 到2030年 , 元宇宙有望创造5万亿美元规模的新市场 。 其中 , 对电子商务市场产生2万亿~2.6万亿美元的影响;对虚拟学习市场产生1800亿~2700亿美元的影响 , 对广告市场产生1440亿~2060亿美元的影响 。
也因此 , 元宇宙吸引着无数公司跃跃欲试 。
以广告营销起家 , 成立于1994年的华扬联众便是其中之一 。 过去近30年的历史里 , 华扬联众经历了行业的诸多转变——从线下户外到报纸电视 , 再到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 。
现如今 , 他们布局元宇宙 , 开始内测基于Web3.0与元宇宙的沉浸式虚拟现实世界“一方玉宙” 。
在元宇宙内 , 该如何生存?对此 , 品牌主理人与华扬联众创始人、董事长苏同聊了聊 。
苏同
多元化的灵性世界 不少人觉得 , 元宇宙就是沉浸式的VR世界 , 但事实上 , 重点并不是VR或AR等设备 , 而是一套如现实般运作的生态 。 “目前(元宇宙)生态还是缺少用心做内容的人 , 而且大量内容独立存在 , 缺乏逻辑关联 。 ”苏同解释说 。
在他眼中 , 元宇宙应有的图景是 , 人人都有自己的数字资产 , 可以创造、交易和展示自己的人格 , 整个体系则是自下而上的运行状态 , 在基本共识下 , 不同社群和产品间能够打通协作 。
若没有这些连接人与人的活动 , 元宇宙只会是片无人耕种的荒地 。
当下 , 人们的精神食粮——电影、音乐和书籍等 , 早已线上数据化 。 元宇宙内 , 还会有更多事物打破物理限制 , 当物质繁荣在此实现时 , 柴米油盐则会变得不再重要 , 肉体与心灵会有更明确的分离 , 人们脱离肉体 , 求诸内观 , “价值”二字也将会被重新审视 。
苏同谈到:“我觉得(元宇宙)下一代产品 , 是能给人心灵以慰藉、让生活和工作平衡的东西 。 ”
这也是他看来“知识付费”降温的一大原因——除了花钱耗时 , 这类产品治标更多 , 且在感受上强势 , 而他希望达到的状态 , 则是“伴随人成长的细水长流” 。
“一方玉宙”中设置的“冥想”体验便是一个例子 , 它不会急功近利 , 反倒鼓励人们慢下来 , 在自省中回顾人生、感受成长 , 而元宇宙恰恰能以极低成本为这种个人的静思 , 提供匹配的环境和场景 。
华扬联众产品《一方玉宙》内的场景图 , 灵感源于传统文化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夜深人静难过的经历 , 还会写点什么、发个朋友圈 。 ”苏同说 , “当时很有意义 , 过段时间也容易忘 , 但如果那个节点 , 你在元宇宙世界中处在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场景、记录了环境心境相吻合的内容 , 这个片段就会拥有被铭记的价值 。 ”
他认为 , 元宇宙内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认知” , 是由思想塑造的 。
接着 , 苏同用“鼎”来作解释——在早期文明中 , 鼎是彰显权力的主要工具 , 随着时间推移 , 尽管作用愈发减弱 , 只是作为传承物的存在 , 但其仍具备高价值 , “因为它曾经的使用者们 。 ”
这有些类似“粉丝经济” , 而在未来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粉丝 , “你可以以兴趣、爱好或特长等精神世界的某种认知作为一个核心点 。 ”苏同解释说 , “而这个点能为你的关注者创造出一些东西 , 同时 , 这种创造又来源于你的认知和满足感 , 它就是有价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