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战争走向立体战争:SLG赛道突围的下个胜负手?


从平面战争走向立体战争:SLG赛道突围的下个胜负手?


文章图片


从平面战争走向立体战争:SLG赛道突围的下个胜负手?


文章图片


从平面战争走向立体战争:SLG赛道突围的下个胜负手?


文章图片


考察竞争激烈的手游SLG市场 , 不难发现各大厂商纷纷入局的原因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不凡的吸金能力、较低的技术门槛、成熟的流程化开发方式……毫无疑问 , 一款质量中等偏上的SLG手游 , 辅之以过得去的运营水平 , 便可以成为厂商们拥有稳定预期的盈利点 。
由于SLG游戏深度的团队作战属性 , 玩家社群在游戏内可谓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一般地 , 由游戏内重度氪金玩家领导的联盟之间的大规模战斗 , 往往成为一款SLG最希望玩家实现的游戏结果 。 当玩家被编入一张巨大的联盟网络内 , 此时沉浸式的游戏内分工和高密度的游戏交流 , 使得每一个玩家都能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或许这正是SLG游戏的独特魅力:不同于MOBA游戏的临时组建和随机匹配 , 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 , SLG玩家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游戏联盟的一部分而奋战着 。 此时此刻 , 玩家们与其说是在单纯地为了游戏乐趣而游玩 , 不如说是在游戏联盟内执行着对于宏大叙事的代偿式追寻 。
然而 , 如何维系这种社群体验以实现玩家留存 , 着实是游戏开发者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 。 好在策略游戏丰富的发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经验 , 以经典的的策略游戏为师不失为一条可取的路径 。

01 由“帮派”到“同盟”的外交系统升级 首先对于当代SLG手游需要明确的是 , 游戏中所谓的“联盟”、“同盟”之类的游戏组织 , 其倾力模拟的 , 很难说是现实世界中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合作组织 。 观察当代SLG手游中的游戏生态 , 可以说大多数游戏联盟所主要从事的 , 并非策略游戏4X体系中的探索(eXplore)与开发(eXploit) , 而更多的是扩张(eXpand)和征服(eXterminate) 。 并且 , 实现扩张与征服的手段也相对明晰: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实力 , 最终战胜对手(PVP)或内置BOSS(PVE) 。 因此 , 将“游戏联盟”的身份界定为“以共同目的集结起来的帮派组织”或许更加准确 。
目前SLG的“游戏联盟”帮派化 , 究其本质原因 , 还是游戏对于联盟系统和外交系统的粗放式设计 。 玩家作为联盟成员 , 与其他玩家在联盟系统内的交互往往局限于军事层面的分工合作 , 缺乏更多元立体的交互手段 。 当联盟系统被矮化为“水友聊天框“和“约架传声筒”时 , 很难设想通过同盟之间的密切合作完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智谋对弈 。
所以应当如何丰富联盟系统和外交系统的设计层次 , 以期在玩法上实现独到的创新?此时不妨将目光看向《钢铁雄心4》 , 考察这部以军事战略为核心的P社游戏是如何设计外交界面的 。
在《钢铁雄心4》中 , 外交系统的关系设定是围绕军事行动展开的 。 如果玩家加入一个阵营 , 那么就可以享有所有阵营内国家的军事通行权 , 分享外交界面100%的情报信息 。 当玩家处在阵营中时 , 会获得贸易层面的加成 , 由于盟友之间的良好关系 , 贸易会更容易展开 。 而阵营的领导者则能实现更多 , 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吸纳或逐出阵营成员国 , 并在一定条件下 , 要求其他成员国提供远征军部队供自己指挥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作为阵营领袖的国家往往决定了整个阵营的外交方向 。
可以说 , 玩家在外交层面的选择能够极大地影响日后从事军事层面对抗的下场时机 。 SLG游戏内的联盟系统如果能够进行更高维度的设计 , 使之不仅仅在军事手段 , 而在经济手段、外交手段上得以丰富 , 那么联盟的价值和玩法内容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 设计者可以在游戏内设计一套物资交易系统 , 对于非道具资源进行一定规模的交易 。 联盟成员内交易将会有优惠条件 , 而非联盟成员的交易则会时间间隔限制 , 至于敌对联盟间则可以设置关税壁垒乃至贸易禁运 。 玩家联盟间的战争将不再局限于军事层面 , 经济战也将成为可选项 。
而在军事层面 , 譬如敌对联盟之间 , 可以以随机战的形式展开小规模边境冲突 。 冲突开始时 , 将会随机抽取双方阵营中非领导者玩家的部队进行较量 。 这种小规模冲突在古代背景下也可转化为玩家一对一单挑 。 当有限冲突结束之后 , 胜者阵营将能够取得对败者阵营的优势 , 除了物资及经验奖励外 , 也可给予一定的免战期限和士气buff 。 这将赋予总体势力相对逊色的玩家联盟以喘息之机 , 从而避免大R玩家联盟一边倒的优势导致中小R玩家的过度流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