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荣纳一小学生,干啥都赚,成广西首富,为何神秘消失众人慌神


廖荣纳一小学生,干啥都赚,成广西首富,为何神秘消失众人慌神


文章图片


廖荣纳一小学生,干啥都赚,成广西首富,为何神秘消失众人慌神


文章图片


廖荣纳一小学生,干啥都赚,成广西首富,为何神秘消失众人慌神


广西首富廖荣纳原本是个小学生 , 但是他在发家过程中 , 干什么都赚钱 , 财富也越聚越多 , 最后成为广西首富 , 在广西受万人敬重和仰慕 。 可是 , 很多人发现 , 廖荣纳突然神秘消失 , 不知去向 。 一时间大家才慌了神 。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1956年 , 廖荣纳出生在广西贺州石塔屯 , 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 本着“多生孩子多种地”的思想 , 父母先后生育了8个儿女 , 这样一来 , 一家10口人全靠父母从地里刨食 , 吃饱穿暖成了痴心妄想 。
当时国家也正处于解放不久 , 正是最艰难的时期 , 所以不仅廖荣纳家特别穷 , 其实村里人都穷 , 也都存在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 。 多年后 , 阔了的廖荣纳经常回忆他的苦难童年 。 他说 , 那时候父母每天都在田里勤扒苦做 , 但粮食根本不够吃 , 所以一天只能吃两顿饭 。 做饭的时候 , 母亲还得在锅里掺很多野菜、米糠等 , 才能确保每人分到一碗食物 。
尽管家境贫寒 , 但廖荣纳还是勉强读了个小学 , 后来虽然考上了初中 , 但因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 , 只得辍学 。 14岁的时候 , 为了减少家里的负担 , 廖荣纳虚报年龄 , 到部队当兵去了 。
1974年 , 廖荣纳退伍了 。 此时他的大哥已经当上了石塔屯生产大队的大队长 。 在大哥的张罗下 , 他成了屯里的看水员 。
看水员主要负责农田的灌溉 。 比如旱了 , 就得给庄稼浇水 , 涝了就得挖沟排水 , 平时还得负责晒谷之类 。 不过和种地相比 , 这份工作着实轻松又自由 。
闲下来的廖荣纳喜欢琢磨 , 他发现村里的农田多以种水稻为主 , 但水稻不如芝麻、黄豆等经济作物的价格高 , 所以他就把他的想法和大哥说了 。 大哥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 冒着风险号召农民种起了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 。 为了稳妥起见 , 大哥还专门请了农技站的技术员来指导农民 。
结果那一年 , 种下去的经济作物获得了喜人的丰收 , 农民的收入大大地超过了种水稻的收入 , 尝到甜头的农民无不对廖荣纳兄弟夸赞有加 。
廖荣纳小试牛刀后 , 又有了新的想法 , 他觉得想要致富 , 不仅要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经济作物 , 还应该发展副业 。 所以 , 他又在大哥的支持下 , 鼓动村民搞起了榨油、脱谷、卷烟加工等小作坊 。 结果 , 十里八乡的农民都把粮食拉到他们村来加工 , 这让村民的荷包也更加充实 。
当然 , 干加工厂这些事情 , 在当时是违背政策的 。 因为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 , 做小生意就是走资本主义路线 , 搞不好就有被批斗被坐牢的危险 。 但大家都信任廖荣纳 , 所以大家共担了政治风险 。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 他们自从开了加工坊厂 , 收入也都大大提高了 , 整个石塔屯生产队几乎家家都能吃上白面馒头 , 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了 。

村民们此时已经对廖荣纳佩服得五体投地 , 只要廖荣纳说干啥 , 大家都非常踊跃 。 廖荣纳也确实很有想法 , 他又鼓动村民发展规模性养猪 。 考虑到养猪是个技术活 , 他还专门让村里有养猪经验的老人传授养猪经验 , 这样一来 , 不仅提高了小猪成活率 , 还把生猪的出栏时间也提早了 。
这一下 , 石塔屯的村民不仅能吃白面馒头和猪肉炖粉条 , 并且他们养的猪还给他们换来了不少钱 。 可以说 , 廖荣纳从头到尾都走在了经济变革的前列 , 而他让整个屯都脱贫致富 , 这份功劳也让他成为了村里人见人夸的大功臣 。
80年代初 , 改革开放如春风般吹遍了大江南北 。 随着分产到户的政策 , 原本集体所有的田地都分给了个人 。 由于人们都忙自己的田地去了 , 生产队里的养猪场、加工厂等也都只能停办了 。
廖荣纳也很兴奋 , 他觉得改革开放是个好机遇 , 于是他动员兄弟姐妹一起承包了生产队的养猪场 。 由于他们本身就有养猪的经验 , 因此很快就赚到了钱 。 不到两年 , 养猪场的规模就扩大了好几番 , 最多的时候 , 他们养了200多头猪 。
除了养猪 , 廖荣纳还搞起了生态肥种植 。 他在养猪场前后挖了鱼塘 , 猪粪就成为了鱼塘和田地的好肥料 。 结果 , 他养的鱼和种的庄稼都比别人要好 , 而他也早早就成为村里的万元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