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2000万!曾坐拥1200亿的他,玩崩了……( 二 )



千亿集团
在实业市场屡屡受挫后 , 唐万新开始专心投机 。
【悬赏2000万!曾坐拥1200亿的他,玩崩了……】彼时 , 许多国企改制上市 , 其中有不少优质企业 , 股票升值空间很大 。
但因中国股票市场刚起步 , 许多国企职工手握单位的股票 , 却不了解股票的概念 。 唐万新意识到这中间有信息差 , 开始疯狂收购这些股票 。
收来股票后 , 他不会等待升值 , 而是迅速加价卖给职业炒股客 , 实现短期套利 。 他曾一口气吃下西北轴承的1000万元法人股 , 再以4000万元出手 , 几天内净赚3000万元 。
通过做股票市场上的“倒爷” , 唐万新加速积累财富 。 监管部门很快注意到了以他为首的股票”倒爷“ , 出台规定“一个身份证只能买300到500股” 。
但这项规定没有限制住疯狂的唐万新 , 他又一次钻起空子 。
只见他转身去往人才市场 , 以免费坐飞机到深圳旅游为口号 , 雇佣5000人排队购买认股证和股票 , 然后继续加价卖给职业炒股客 。 他甚至给这些人开出了每人每天50元的工资 , 远高于当时中国人均收入 。
通过倒卖股票 , 唐万新积累了此前不敢想象的财富 。 后来他说:“那几年赚了七八个亿(元人民币) 。 ”
1992年 , 唐万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取名德隆 , 专门进行资本运作 。

因为财富积累太快 , 唐万新渐渐变得像个赌徒 。 他逐渐迷恋资本市场钱生钱的游戏 , 将公司战略定位由“实业投资”转向所谓的“产业整合” 。

唐万新发明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先用一笔钱控股一家公司 , 再把公司抵押给银行贷款 , 同时公司在股市增资扩股融资 , 然后拿着贷款和融资去控股下一个公司 , 之后如此反复 。 这种行为就是“坐庄” 。
此后 , 唐万新转战股票二级市场 , 先后完成新疆屯河、湘火炬、沈阳合金三家上市公司的收购 , 这三家上市公司日后也被称作德隆的“三驾马车” 。
据《财经》报道 , 德隆系后来控股、参股企业达到200家左右 , 其中含5家上市公司;在“德隆系”控制和关联的金融机构中 , 有7家券商、3家信托、2家租赁公司、4家城商行和2家保险公司 。
德隆系的收购涉及制造、农业、基建、金融多个方面 , 最终成为控制1200亿资产的庞大集团 。

注定的覆灭
2002年 , 唐万新成为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上的第27名 。
有媒体注意到 , 唐万新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人物 , 生活中却不修边幅 。 他不爱穿西服、不爱打领带 , 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活动、不随意拍照……

而在这样的表象之下 , 蕴藏的是越来越疯狂的野心 。 唐万新已不满足于钻空子、赚快钱 , 而是想通过坐庄的模式打造一个民营资本集团 。
可涉足那么多行业投资 , 却没有能力和精力去深耕行业 。 这导致他手下的企业盈利越来越少 , 融资越来越困难 。
在这种情况下 , 为了维持股价高位 , 唐万新开始不择手段 。 他在股市里先后操控了4万多个交易账号 , 其中有2.7万个直接服务于德隆系“三驾马车”的股票交易 。
除此之外 , 唐万新还会自掏腰包护盘 。 最夸张时 , 他每月光用来护盘的资金就近亿元 。
唐万新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越玩越艰难 。 德隆商业集团看似庞大 , 实际上是一个缺少造血功能、输血少于失血的“虚胖”巨人 。
2004年 , 唐万新的资产游戏终于玩不下去了 , 德隆系资金链危机的消息在市场上逐渐传开 。 当年4月14日 , “三驾马车”的股票开始全线跌停 , 市值蒸发160亿元 。 德隆危机爆发 。
2006年 , 唐万新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 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 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 “德隆系”三家核心企业合计被罚103亿元 。

·唐万新被捕 。
唐万新入狱后 , 他的手下和拥趸沿用他的坐庄模式 , 在市场上继续疯狂投资各行业公司 。 这批人手下的公司 , 被称作”新德隆系“ 。 但随着监管措施完善 , 这些人再也掀不起风浪 。
几年之后 , 唐万新出狱 , 但其身影变得神秘 , 江湖上鲜有他的传闻 。 直到这次悬赏执行公告出来 , 大家才知道 , 原来唐万新还在走着自己的老路 。
如今 , 被悬赏中的唐万新仍不见踪影 。

这位曾掌管千亿集团的股市狂人 , 结局堪称凄惨 , 而这份凄惨似乎从故事开头便已注定 。
钻空子、搞投机建起的“帝国” , 必然千疮百孔 , 随时坍塌 。 也许 , 唐万新一直知道问题在哪 , 却还是选择末路狂奔 。 如今的一切 , 是他咎由自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