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揭秘“黑救护”这门不为人知的生意( 二 )


院前救护的场景时常为亲属突发疾病 , 生命处于极度危险状态 , 派来的救护车必须同时具备紧急性和专业性 。 前面说过救护车资源紧张 , 120接线中心会优先安排正规救护车前来救援 。
与此同时 , “黑救护”也不太敢接这种活 , 毕竟他们缺乏专业性 , 如果病人在送达医院的过程中因没有得到急救而去世的话就会扯上人命官司 , 别说继续做“黑救护”生意了 , 人可能都要进局子了 。

院后救护的场景不同 , 大部分病人已得到救治、没有生命危险或者家属放弃治疗 , 只要把病人送回家 , 就算路上去世“黑救护”也没有太大的责任 。
换言之 , 院后救护对专业性的要求不高 , 车上配个氧气瓶 , 会接氧气就行 , 所以“黑救护”只需满足紧急性条件 , 院后救护庞大的市场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
在供需能够匹配起来的院后救护场景下120接线员成为“中介” , 促成需要救护车的家属与“黑救护”之间的生意 。
可以想到的是部分120接线员与“黑救护”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 每介绍一笔单子能够获得一定金额的提成 , 在利益的诱惑下接线员愿意为“黑救护”介绍客户 , 正如五常市某医院的该名接线员 。

如何彻底打掉“黑救护”?针对“黑救护”各地一直在打击 , 但往往出现刚清理掉一批又出现新的一批的局面 , 很难彻底肃清 , 究其原因是由于市场存在需求 , 救护车资源紧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黑救护”成为了刚需 , 院后救护找不到正规救护车 , 无奈之下只能上了“黑救护”的贼船 。
只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才能彻底铲除“黑救护”毒瘤 , 加大正规救护车的配备比例 , 把“黑救护”挤出市场是关键 。
目前 , 各地正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 有些城市做得比较好 , 扩充了救护车资源 , 让院后救护也能获得正规救护车的服务 。
比如 , 2021年实施的《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第九条规定 , “本市行政区域内每四万常住人口至少配备一辆急救车 , 每个镇(街道办事处)至少配备一辆急救车 。 ”
公共服务资源数量增加了 , 追求高利润的“黑救护”将失去生存空间 。

如果当地财政收入有限 , 暂时无法配备足够多的正规救护车 , 需要引入市场资源分担压力 , 那么可以在健全制度上做文章 。
比如 , 索性将私人救护车收编为正规军 , 进行专业培训 , 通过后发放经营许可证、规定服务价格、并提供异常价格举报途径 , 如果接到坐地起价等违规操作的举报 , 查清真相后给予处罚 , 罚款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取消提供转运服务的资质 , 这么做也能规范院后救护市场 。
王五说说看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 有钱的地方增加急救资源 , 没钱的地方用制度规范市场并逐步增加救护车配置量 , 必能让“黑救护”彻底消失 。
【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揭秘“黑救护”这门不为人知的生意】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 欢迎关注、点赞 ,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