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 由于保存和化石稀缺的局限 , 人们对盔甲鱼类腹面以及内部解剖特征知之甚少 。 而玉海翼角鱼新标本清楚的保存了腹面的关键形态学信息 , 是第一个明确揭示了食道和背主动脉位置关系的关键化石 。 在玉海翼角鱼的新标本中 , 鳃后壁中线上保留有两个开口 , 靠近腹侧的开口要比靠近背侧的开口大得多 , 因此前者更可能是食道的通道 , 而后者可能是背主动脉的通道(图6) 。 此前 , 在江西志留系真盔甲鱼类西坑裂吻鱼的鳃后壁上 , 也保存有一个开口 , 曾被认为是神经管的通道(图6e) , 但对曙鱼脑颅CT的三维重建表明 , 神经管应位于口鳃腔顶部的背侧 , 而该孔却靠近口鳃腔的腹侧 , 故不可能是神经管的通道 , 而应是食道的通道 。 早期鱼类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显示 , 盔甲鱼类的背主动脉跟有颌类是一样的 , 也是成对的 , 且沿着身体中线延伸 , 并没有明显的向右漂移现象 , 这可能代表了脊椎动物的祖先状态 , 因为在头索动物文昌鱼和无颌类盲鳗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 这就证明了七鳃鳗和骨甲鱼类主动脉的向右漂移现象的可能由居维叶管的不对称性造成的演化趋同现象 。
居维叶管(Cuvier duct)是以18~19世纪法国著名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奠基人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 , 1769-1832)命名的一个解剖结构 , 指的是左右前主静脉和两条后主静脉的血液全部汇流至一对横向的总主静脉(图8) ,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 左右两侧的居维叶管并不对称 , 右边要比左边大的多(图8) 。 在七鳃鳗中 , 可能是由于食道与背主动脉通过结缔组织连接 , 而左右居维叶管不对称 , 右边的要比左边的粗壮的多 , 为了防止食道塌陷在未被围心腔保护的心脏上 , 因此背主动脉和食道出现向右漂移的弯曲现象(图7) 。 在骨甲鱼类中 , 心脏已经有了围心腔的保护 , 可能是由于头甲背腹扁平化造成的空间狭小 , 再加上右侧粗大的居维叶管的挤压 , 两者共同作用 , 最终导致了背主动脉和食道向右漂移的弯曲现象(图7) 。 另外 , 骨甲鱼类的背主动脉和食道共用了一个半封闭的软骨凹槽 , 可能代表了七鳃鳗(没有软骨包裹)和盔甲鱼类和有颌类(软骨完全包裹)之间的中间状态 。 文章同时将盔甲鱼类的内部解剖与骨甲鱼类、现生的无颌类七鳃鳗以及有颌类软骨鱼类进行对比 , 重新梳理了七鳃鳗、盔甲鱼类、骨甲鱼类与有颌类的共近裔性状(图9) , 对探讨盔甲鱼类、骨甲鱼类和有颌脊椎动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理解有颌类关键特征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推荐阅读
- 母亲在儿子10岁时就改嫁了,他们相隔只有3里地,但母亲为了避嫌竟没看过孩子一次
- 中国独有的大熊猫,祖先居住在西班牙?
- 人类进化史上,最古老的人类是谁?人类祖先是?
- 5大远古时代的海洋霸主,第3种没有牙,却能产生5吨重的咬合力
- 河口成为捕食天堂!吸引最大蛇颈龙类前来打卡!
- “古生物公主”玛丽·安宁的故事
- 翼龙家族在地面的行走方式
- 翼手龙家族的飞行奥秘是什么?
- 科学家发现被纳粹炸弹摧毁的鱼龙化石模型,为新研究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