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小行星防御计划,已经改变小行星轨道


NASA小行星防御计划,已经改变小行星轨道


文章图片


NASA小行星防御计划,已经改变小行星轨道


文章图片


NASA小行星防御计划,已经改变小行星轨道


文章图片


NASA小行星防御测试(DART)计划 , 在今年9月27日成功撞击小行星Dimorphos 。
这颗小行星围绕着一颗更大的小行星运动 , 天文学家通过利用探测器撞击小行星 , 希望可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 如果测试成功 , 那么人类未来就可以利用该方法 , 提前撞击具有威胁的小行星 , 保护地球安全 。

DART计划 , 成功改变小行星轨道:此次探测器成功撞击的小行星 , 直径约为160米 , 这颗小行星围绕一颗直径约为780米的小行星运动 。 探测器撞击小行星之前 , 搭载的光学相机拍摄到小行星的照片 , 并且成功传回地球 。
根据探测器拍摄到的照片 , 这颗小行星表面覆盖着巨石以及大量的尘埃 , 看起来似乎遍布碎石 , 天文学家认为这颗小行星可能是碎石和尘埃松散聚集成的小行星 , 但由于DART探测器没有搭载雷达等科学仪器 , 因此这颗小行星的内部情况无法进行判断 。


NASA通过DART探测器撞击小行星 , 目标是让这颗小行星的轨道运行速度加快 , 让小行星的运动周期缩短10分钟左右 。
探测器在撞击小行星后彻底摧毁 , 后续的撞击成果 , 只能依靠地面天文观测进行判断 。 经过数月的持续观测 , 天文学家发现这颗小行星的运动周期缩短了32分钟 , 此前的轨道周期为11小时55分钟 。
轨道周期缩短32分钟 , 已经大大超出任务发射前的预期 。 这说明利用探测器撞击小行星 , 确实可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

小行星被撞击后 , 出现了“彗星尾”:小行星Dimorphos在遭受撞击之后 , 产生了大量的碎片 , 在撞击后的两天时间里 , 天文学家拍摄到这颗小行星出现的“彗星尾” 。
虽然小行星出现“彗星尾” , 但是这主要是因为撞击产生的碎片 , 在运动过程中被抛洒到太空 , 通过反射太阳光 , 从而出现了明亮的“尾巴” , 并且在太空中延续了近10000公里 。


在宇宙中 , 也有很多小行星 , 会产生这类虚假的“彗星尾” , 从而让天文学家误以为这些小行星是彗星 。 哈勃望远镜在撞击后 , 观测这颗小行星近20次 , 捕捉到两次“彗星尾”的出现 。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 , 虽然目前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周期变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但是依旧需要对小行星进行持续观测 , 从而记录撞击带来的任何变化和影响 。

DART测试成功 , 并不代表人类可以防御小行星威胁:【NASA小行星防御计划,已经改变小行星轨道】DART任务目前已经获得初步的成功 , 但是这并不代表人类可以防御未来的小行星威胁 。 DART计划撞击的小行星 , 属于体积较小的小行星 , 如果是更大的小行星 , 撞击的效果或许会完全不同 , 因此人类想要获得小行星防御的能力 , 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结论 。
最重要的一点 , DART计划从发射到撞击小行星 , 在太空飞行了近一年时间 ,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 这也说明人类必须提高天文观测能力 , 至少需要提前数年发现小行星威胁 。

小行星撞击 , 是地球一直面临的危险之一 。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 , 也应该尝试在小行星威胁中保护地球 , 保护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