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97年 , 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由伊恩维尔穆特博士领导的团队运用克隆技术 , 于1996年7月成功培育出了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 , 就轰动了全世界;人们疯狂讨论克隆技术 , 各种克隆动物的成果也相继发布 , 甚至有人认为人类已经找到了“长生”的秘诀 。
【为何现在很少提克隆了?“多莉”的一生就是答案,实在太可怜了】
然而 , 关于克隆的讨论 ,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平淡下来 , 本来备受瞩目的多莉 , 也少有人再提起 。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 , 我们来了解一下克隆的原理 。 其实在中学的生物课本上 , 我们已经学过克隆相关的知识 。 它是一种由人工干预的无性繁殖方式 , 将A的卵细胞细胞核剔除后 , 植入B的细胞核 , 而由A培养出来的个体或群体将具有B的全部遗传特征 。
简单来说 , 就是可以通过某个动物身上的一个细胞 , 经过一些复杂的操作 , 克隆出另外一个完全一样的个体或器官;克隆技术的诞生对干细胞的研究 , 及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
但这项技术并非完美 , 它还有很多弊端 , 以至于现在几乎不怎么被提起了 。 至于原因 , 克隆羊“多莉”可怜的一生就是答案 。
多莉诞生的整个过程 , 没有精子的参与 。 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 科学家把母羊A的卵细胞去核 , 再把母羊B的乳腺细胞核植入进去;让其发育成胚胎 , 放进母羊C的子宫里 。
科学家一共进行了277组胚胎实验 , 几乎全部出现畸形或者夭折的情况 , 只有多莉成功了 。 多莉的诞生令全世界赞叹 , 但没过多久 , 研究人员就发现了新的问题 。 多莉出生时的DNA端粒偏短 , 且具有非常严重的先天性疾病 。
2003年2月14日 , 年仅6岁的多莉 , 承受不住严重的先天性肺病和关节炎带来的痛苦 , 再加上每天只能在研究所中被提取细胞、被监视、被研究 , 加上基因的缺陷 , 最终科学家决定将其安乐死 。
一般来说 , 绵羊的寿命是12-15年 , 而多莉的“羊生”过了也就一半 , 为什么它的寿命缩短了那么多?除了疾病的影响外 , 还和克隆技术的弊端有关 。
这个问题 , 涉及到DNA端粒 。 DNA端粒和动物的衰老油管 , 细胞每分裂一次 , DNA端粒就缩短一次 , 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 , 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并开始死亡 。 因此 , 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
而克隆羊多莉身上的遗传物质 , 来源于母羊B的细胞核 , 其中包括端粒的长度 。 科研人员认为 , 从海弗里克上限来说 , 多莉的细胞分裂次数并非从0算起 , 而是从母羊B的细胞已经分裂掉的次数算起 。
这意味着 , 多莉的年龄应该从母体年龄母羊B算起 。 也就是说 , 它出生的时候已经6岁了 。
所以 , 多莉的寿命其实被“缩短”了的 。
它在5岁的时候 , 就出现关节炎以及很多只有老绵羊才有的疾病 。 按照人类的算法 , 当时的多莉是5岁 , 但它的细胞年龄已经11岁 , 是老绵羊了 。 后来的各种动物克隆实验 , 也验证了这一点 。
科学家终于意识到 , 克隆动物的寿命真的很短 , 并且克隆技术仍存在诸多缺陷 。 而且克隆技术要应用在人身上 , 人类必将深陷伦理道德的困扰 , 社会秩序也会陷入混乱 , 这也是现在鲜少提到克隆最主要的原因 。
推荐阅读
- 人类真的飞不出太阳系?旅行者2号遇到“火墙”阻挡,温度非常高
- 比太阳大三倍,含金量高达1000亿吨的特殊星球,人类能上去吗?
- 太阳系外有中子星吗?
- NASA小行星防御计划,已经改变小行星轨道
- 奇闻!一人独患12处肿瘤,西班牙36岁女子出现罕见基因突变
- AbMole科研-间充质干细胞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Th细胞保护自然衰老脓毒症模型大鼠的研究
- 科学家认为,“不老”的真相是什么?
- 未来机器人比人类还厉害?有可能超越人类,成为宇宙中最强大的文明
- 汇聚漫天星光,听听这些鸿蒙开发者们的开发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