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博士和阚海东博士与团队共同在《TheInnovation》期刊中 , 发表了一篇关于大气颗粒污染物对国人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告 。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 , 无论是人体短期或长期地暴露在PM污染物中 , 都会增加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风险 , 而政府颁布改善空气环境的政策和个人的防护措施 , 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大众和个人的健康 。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 , 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 。 尽管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政策 ,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 但空气污染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 。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估计 , 2019年 , 空气污染导致中国185万人死亡 , 其中142万人死于颗粒物(PM) 。 2021年 , 世界卫生组织(WHO)收紧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南(AQG) , 包括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 , PM 2.5)和可吸入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PM 10 ) 。 因为有充分证据表明 , 即使在非常低的PM浓度下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 据估计 , 与2020年的PM 2.5水平相比 , 通过实现新的WHO.AQG目标 , 中国可避免1215000人过早死亡 。
(2013-2020年中国PM 2 .5年平均浓度)
由于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机动车数量的增长 , 交通产生的空气污染(TRAP)迅速成为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 。 因此 , 中国的空气污染逐渐转变为一个复杂的局面 , 煤烟、TRAP和二次气溶胶都是这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该项研究报告指出 , 除了政府层面颁布相关环境治理政策外 , 社会层面的防护措施对降低空气环境对健康的威胁也十分重要 。 由于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室内 , 因此使用高效的空气净化器是减少个人接触PM的有力工具 。 几项随机、双盲、交叉研究表明 , 通过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PM浓度对健康具有潜在的帮助 。
(空气污染物对国人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
在一项55名健康大学生参与的试验中 , 分成使用净化设备和不使用净化设备两组试验人员 , PM 2.5的9天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24.3μg/m3和53.1μg/m3 。 在这次试验中发现 , 在PM暴露量较低的个体中 , 血压、激素、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显着降低 。
其他几项干预研究评估了老年人使用空气净化器对健康的影响 。 例如 , 在重庆一家老年护理中心的24名健康居民的试验中 , 发现48小时使用空气过滤设备 , 老年人炎症和凝血的生物标志物显着降低 。
总之 , 现有的研究证据证明 , 使用空气过滤设备的确有助于改善空间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 但市面上许多的空气过滤设备 , 存在技术落后 , 会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 , 显然需要更先进的空气净化设备来适应当下复杂的空气环境污染 。 中国雷神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主动喷射技术 , 可以说是当下最优佳的空气净化选择之一 。 从2007起 , 雷神集团就联合国内外专家 , 专注于空气净化技术的探索 ,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 。 最终研发出主动喷射型技术的等离子空气净化消毒机 , 能够主动杀灭空间内的病毒 , 该数据检测由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出具的等离子密度检测报告得出 , 具体结论为:根据测算放电区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判断 , 对流经雷神等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具有高效杀菌和消毒的效果 。 除此之外 , 机器还可以高效净化空间污染物如PM颗粒物、甲醛、TVOC等有害物质 , 为疫情期间的生活、工作增添更安全可靠的生存环境 。
【科学家发现:空气污染竟然能够让人平均折寿25个月?】WHO重新修改并收紧全球空气质量指南(AQG)目标 , 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空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严重性 ,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的防护 , 尽可能的远离颗粒物的威胁 。 毕竟 , 健康才是幸福的最重要的追求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是非科学最直接的形式化?
- 霍金逝世,留下5个神秘预言,第一个将会在2032年发生?
- 药物临床实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何风险?一文告知你利弊!
- 观察恒星级黑洞!偏振X射线揭示了黑洞周围极热物质的形状和方向
- 人类在火星呼吸15秒会怎样?一位美国宇航员的经历或许就是答案
- 为啥UFO大部分是碟形,而不是其他形状?科学家的怀疑或许是对的
- 继天宫之后,另一座百吨级空间站被提上日程,二者相比有何不同?
- 黑洞越来越近了,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 热木星让恒星更年轻!科学家分析了34颗恒星,取得惊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