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文章图片


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文章图片


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文章图片


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文章图片


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文章图片


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文章图片


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文章图片


钱学森回国时悄悄带回1个密码, 高伯龙研究43年, 缩短中美20年差距


文章图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一位物理学的科研人员 , 在长沙一个由食堂改装而成的实验室内 , 埋头研究着两张神秘的纸条 。 当初 , 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两片轻飘飘的薄薄纸片时 , 内心的激动如波涛一般翻滚 , 这可是钱学森先生留下的 , 一旦把它研究透彻 , 将会对我国产生多大的作用啊!
一九九四年 , 钱学森先生留下的密码经过几十年的破译 , 终于小有成就 。
中国也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 ,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激光陀螺技术的大国 ,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就停止了 。
要知道美国则早在20年之前 , 就成功研发了此项技术 , 在军事领域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
1997年 , 这位科研人员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自被选为院士前两年开始研究激光陀螺技术开始 , 直到生命的尽头 , 他都一直坚守在科研前线 。
这位年享89岁的院士 , 正是激光陀螺技术的主要负责人高伯龙 。
他于2017年12月6日逝世 , 为了中国 , 高伯龙先生可谓是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激光陀螺技术 , 可能我们还不熟悉 , 它没有像原子弹、氢弹一样 , 出现在历史课本之中 。
但该项技术却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 ,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就是它的实验场地 。
当时世界上多个国家决定对伊拉克实行武装制裁 , 美国的军舰也如期而至 , 出现在了伊拉克沿海 。

美国发射的战斧导弹 , 由于配备了精准制导的激光陀螺技术 , 伊拉克地面的重装坦克武装心形同虚设 , 这次战争也刷新了全世界对战争的认知 。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 , 虽然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相继试爆成功 , 但是作为武器之眼的激光陀螺技术 , 却一直未能研发成功 。
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 , 就掌握此项技术 , 并且还在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美国、德国对于此项技术进行了严密的布控 , 把激光陀螺技术视作国家的战略机密 。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 即便回到中国的钱学森 , 也只是悄悄带回了两张草稿来到了国防科技大学 , 指定了高伯龙进行相关的研究 。
所以 , 高伯龙先生也就在1975年 , 临危受命 , 在没有任何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 凭借着钱学森先生留下的两张手稿 , 开始了不见天日的摸索 。

钱学森先生为何要指定高伯龙作为研究此项技术的人选?高伯龙又是为何能担此重任呢?
作为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 , 高伯龙从小就表现出了极佳的天赋 。
个人履历
1928年 , 广西南宁比起其他城市还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地方 , 但伟人高伯龙正好诞生于此地 。
但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 因为四处还是战火纷飞的面貌 。
值得庆幸的是 , 虽然外面的世界无比混乱 , 但他所在的小家也谈得上幸福 。
因为他的父亲毕业于上海某所著名的大学 , 所以在家中常常为他灌注“学习最重要”的思想 。

后期 , 虽然战争让高伯龙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的影响 , 但他还是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
天赋极高的高伯龙 , 也很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 数学物理等学科一直名列前茅 。
1944年9月 , 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伯龙 , 由于抗日战争的打响 , 直到抗战胜利以后 , 他才继续完成着高中的学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