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 在一项单点I期研究中 , 观察了源自单个人胎儿脊髓的 NSI-566原代贴壁神经细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在一项患者队列研究中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剂量 , 结果表明 , 将人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稳定性中风患者的梗死周围区域是有益的 。 其背后的潜在机制是干细胞来源的组织主要由中间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 它们促进再生并充当再生神经元纤维之间的桥梁 。
2022年 , 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三星医学中心就其开展的“自体干细胞治疗中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STARTING-2 (Stem cel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and Trials In Neurology)”进行了分析 。
STARTING-2试验的参与者以2: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静脉MSC注射(干预组)或仅接受标准治疗(对照组) , 结果表明 , MSC疗法改善了亚急性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 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
国内干细胞治疗脑中风研究进展2018-2019年 , 国家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中 , 《神经干细胞脑内精准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和《负载多种干细胞和外泌体的可注射多功能微支架构建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修复研究》两大项目通过审批 。
2020年2月 , 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干细胞新药(缺血耐受人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申请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
2020年5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启动了“人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为广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 。
近年来 , 基于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法给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带来了变革 。 国内已经有2款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IND获得临床默示许可 , 治疗脑卒中的一条全新道路正在打开 。
未来展望及克服的问题随着我们从过去和当前的中风临床试验中获取更多证据 , 再生医学看起来越来越有吸引力 , 虽然干细胞已被证明是治疗中风的重要资源 , 但在不久的将来仍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 。
例如 , 从使用的干细胞种类开始 , 有多能干细胞(ESCs和iPSCs)、神经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来自各种组织的MSCs) 。 存在与多能干细胞相关的伦理问题 。 此外 , NSCs在体外具有局限性扩张(根据需要移植的神经干细胞数量) 。 MSCs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
另一个问题是宿主和移植干细胞之间的免疫耐受性 。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患者自己的细胞衍生出MSC的iPSC来解决(因为它们没有HLAII类) 。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 , 还有其他几个问题 , 例如细胞提取、扩增和分化的效率是否足以进行移植 , 以及最佳注射方式和最佳注射次数 。 虽然将干细胞疗法纳入各种疾病治疗的主流还存在一些挑战 , 但干细胞疗法已被用于治疗多种退行性疾病和其他种类的疾病 。
未来 , 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以及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 , 进一步推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
参考资料: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脑中风的临床进展怎么样】
Singh M Pandey PK Bhasin A Padma MV Mohanty S.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in Stroke: A Multifactorial Approach. Front Neurosci. 2020 Jun 9;14:473. doi: 10.3389/fnins.2020.00473. PMID: 32581669; PMCID: PMC7296176.
推荐阅读
- 死记硬背的学习真有效吗?
-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星!助力4岁女童重获新生
- 外国科学家将人脑细胞植入老鼠大脑,竟完美融合
- 解读薛定谔的猫和电子双缝干涉实验,量子力学到底有多诡异?
- 科学家将人脑细胞植入老鼠大脑,竟完美融合,老鼠也更聪明了
- 突然消逝的星星,闪烁的恒星,会令你想到什么?
- 动物冬眠能不吃不喝,中途很难醒来,为什么人类不能冬眠呢?
- 大脑神经回路的建立
- 脑卒中成头号“杀手”?间充质干细胞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