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空间站采用T字形结构,总重量达九十吨,每天可发电1000度】

但是现在这个目标 , 我国早已达到 , 自从钱学森先生提出了航天这一概念 , 我国就实现了探月的梦想 , 也为之奋斗了好几十年 。
前几天也正是完成了阶段性成果 , 10月末刚刚发射成功的梦天实验舱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了转位 。 其实在刚开始设计天宫空间站的时候 , 就公布了T字形结构 , 也已经组建完成 , 中国航天事业也前进了一大步 。
其实空间站的三个巨大的舱室就是T字形结构 , 其中包括问天、梦天、以及天和核心舱 , 在经过运转之后 , 形成了新型的构造 。
它的出现也正式说明我国的空间站已经结束了建造阶段 , 开始向发展阶段过度了而且T字形的空间站将成为我国最基础的形状 , 在未来无论是载人飞船还是运送货物 , 亦或者和巡天空间望远镜相连接的飞船 , 都将是T字形结构的 。
那么可能很多人会问 , T字形结构是怎么来的?其实这种结构的设计 , 是经过了科学家反复研究的 , 其中需要考量的有难度、成本以及精度等问题 , 我国的空间站是属于积木加桁架混合构型 , 如今研究出了这样的方法 , 我相信我国的航空事业一定会更进一步 。
转位之后 , 核心舱径向、前向、后向等三向的对接能力都不会受到影响 , 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其实未来不光会有T字形的空间站 , 还会有土字形结构以及十字形结构的空间站 。
空间站建成之后 , 总重量达到了九十吨 , 并且具备着三个非常大的舱室 , 而且都具备太阳翼 , 天和核心舱有两组 , 问天和梦天也各有两组 , 一共是六组 , 都是我国独立创造的柔性太阳翼 。
大家都知道 ,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怪兽 , 总共有四百多吨 , 拥有八个大型的太阳翼 , 就连舱室都有六个 , 无论是数量还是个头 , 都要比我国的空间站大很多 。
虽然我国的空间站未来可以达到一百八十吨 , 但是还是比不上国际的 , 但是在数据的统计下我们可以看出 , 就算我国的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对比起来 , 无论是太阳翼的数量还是重量都相差很远 , 但是发电率却差不多 , 这就表示 , 我国的空间站虽然小 , 但是发电率却不小 , 这可能就是短小精悍吧 。
很多人都会好奇 , 为什么国际空间站八个电池板 , 可以产生八十到一百二十千瓦的电力 , 但是却比不过我国的六块 , 我国空间站发电功率早就超过了一百千瓦 。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国的太阳能板大?其实并不是 , 对比起来 , 国际发电站的太阳能板反而更大 ,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是因为材料不同 , 技术也不一样 , 如果只看表面 , 我们会发现 , 我国的空间站使用的太阳能板和国际上的没有什么区别 , 但实际上内在的材料却不一样 , 而且还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
我国空间站所采用的的太阳翼 , 是自己研发制作的 , 非常可靠 , 而且使用寿命比较长 , 还可以重复展开收放 , 并且厚度很薄 , 采用了全新的材料 , 大大提升了发电功率 , 并且还有特制的朝阳设置 , 会跟随着太阳一定 , 确保发电功率 , 并且还采用了锂电池存放能源 。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 , 法国物理学家就发现了光伏效应 , 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 打开了能源的新大门 。 但是因为当时的年代 , 科技发展十分落后 , 所以这项技术并没有被好好利用 , 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 人们才开始努力发展太空产业 , 这项技术才得以重用 , 1958年 , 第一次被利用在了美国的卫星上 , 虽然发发电率很低 , 但是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
推荐阅读
- 技不如人?美国48年前的舱外航天服还在用,我国为啥15次就要扔?
- 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相差238吨,内部空间却差不多,优势尽显
- 1+N 体系,相当于“太空母舰”,原来中国空间站的终点很遥远!
- 终于有张国际空间站和我们中国空间站的真实比例对比图了
- 一艘货运飞船起航!“天鹅座”满载科学载荷发往国际空间站
- 露脊鲸:海中“赖头胖和尚”,又胖又慢,因人类觊觎鲸脂险些灭绝
- 数字产品是什么呢?
- 中国空间站CSS即将建成——人类进入宇宙的最新前哨站
- 如果太空中就一个空间站,中国空间站,那么我们能称世界空间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