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经历了几年的犹豫之后 , 美国现在不得不开始认真地考虑一个方案 。 就是让国际空间站在2030年服役期满之后 , 脱离地球轨道 , 坠入大气层中烧毁 。
这一方案虽然心疼 , 但是也有技术难度 。 目前评估 , 认为想让国际空间站进入大气层之后完全烧毁 , 而且对地面不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 , 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 那我们先来说说国际空间站的未来前途 , 这也是引发很多人关注的一个话题 。
国际空运站目前在轨运行已经超过了20年 , 虽然屡次进行了一些重要部件的维护和改造 , 但是毕竟它的寿命临近了 。 国际空间站在人类的空间科技领域 , 应该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但是它的建造也是历时颇长 , 而且花费了巨大的代价 , 是在多国的合作努力之下 , 才走到今天的 。
统计一下 , 国际空间站从兴建到完成 , 累计进行了42次发射 , 最终才建成了这个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 , 400多吨的巨大的人造物体 ,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在空间建造的最大的一个物体 。 很多人一直都对国际空间站抱有感情 , 所以有人说 , 为什么国际空间站不能够把它拿回来 , 变成一个博物馆 , 让公众们能够在闲暇的时候徜徉其中 , 来体会一下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空间物体是怎样的?
这个想法很美妙 , 但是实现起来 , 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来讲 , 极为困难 。 我们知道 , 现在的载人飞船也好 , 或者返回式的卫星也好 , 体量都比较小 , 而且它们本身具有坚固的结构和强大的耐热的外壳、防热的材料 , 国际空间站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
第一是它本身的结构不是为了载入设计的 , 另外它也没有任何的防热屏障 。 这么大的体量的一个空间站 , 一旦进入大气层 , 和大气剧烈地摩擦 , 那么产生的2000度的高温 , 会迅速地让它进入一个分解和融化的状态 。 如果不是这样的减速 , 那么采用其他的方案 。 比如说 , 有人说 , 是不是可以用很多的火箭把它拖着 , 让它平稳地着陆?
那么从物理上讲 , 是可能的 。 但是如此 , 需要的火箭动力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 , 从来没有制造过的巨型火箭 , 连土星5号这样的火箭 , 恐怕也没有办法让国际空间站能够囫囵个儿(意指完整的、完好无损的)地平稳降到地面上 。 国际空间站在退役之后 , 恐怕只能考虑进入大气层焚毁 。
那么有人说 , 美国不是有其他的方案吗?比如说 , 把它交给一些商业机构来 , 在它服役期满之后进入商业运行 。 这是美国NASA认真考虑过的一个问题 , 国际空间站如果交给商业机构来运行 , 以这个空间的商业研究和商业旅游来支持它的运营费用 , 那倒是一个很美妙的想法 。 但遗憾的是 , 目前没有商业企业明确地表示 , 会全面的接盘国际空间站的运行 。 虽然SpaceX这样的公司对此表示过兴趣 , 但是目前的意向还没有明确地被达成 。
这个问题主要是钱的问题 。 因为国际空间站是个20多年的老设备 , 如果接盘它的话 , 就意味着要不断地为它进行投入 , 而且投入的资金非常大 。 除了国际空间站长期驻留的人外 , 国际空间站还要不定期地去抬升它的轨道 , 否则它就会越飞越低 , 越飞越低 , 很快进入大气层 , 不经意间可能就毁掉了 。
这些投入还是表层的 , 因为在服役期满之后 , 国际空间站马上面临的就是一些重要的系统和部件的翻新升级 , 那这些工作涉及到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重大挑战 , 商业公司是不是能够接接手 , 能够接的下来?而且即便是商业公司有实力接它下来 , 那么投入的资金和成本 , 是否能够在未来的商业航天旅游中收回 , 这也是个巨大的问号 。 毕竟商业航天旅行不是一个小问题 , 而且在如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 , 有多少人有意愿和有能力愿意支付如此的费用 , 也是要打问号 。
这个注定了国际空间站很有可能在2030年服役期满之后 , 没有办法再维持下去 。 虽然美国提出了一些方案 , 想把它维持到更远 ,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参与国都愿意达成这样的意向 , 最后可能只能是果断地退役、果断地脱离轨道 。
推荐阅读
- 一个月返回倒计时!神14完成第三次太空出舱,最后一周将迎接神15
- 中国空间站采用T字形结构,总重量达九十吨,每天可发电1000度
- 失联40多年的卫星曾突然出现,向地球发送信号,被谁操控了?
- 以亚光速飞行10年之后返回地球,会看到什么景象?
- 重达200斤的山羊能垂直站在崖壁上?牛顿看了都绷不住
- 宇航员杨利伟回地球后,为何没有再登上太空?比你想象的还要凶险
- 技不如人?美国48年前的舱外航天服还在用,我国为啥15次就要扔?
- 美国X37-B太空飞机着陆,打破飞行任务记录?
- 走进看不见的地球磁场,没有它人类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