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乡土散文:灵魂古镇——游埠

青浦|乡土散文:灵魂古镇——游埠

文章图片

青浦|乡土散文:灵魂古镇——游埠



有灵魂的古镇一
隔着1000多年的时光 , 裹一身金秋丹桂飘香 , 我在心里轻轻地说:“游埠 , 我来了 。 游埠溪 , 我又来了 。 ”
我的老家千年古埠湖镇 , 与游埠古镇隔江而望 , 都处在钱塘江中上游衢江畔 。
那时的衢江边 , 分布着大小30多个码头 , 一两个码头就能聚集起客商与渔民 , 形成村落 。 几个村落相连 , 便成了店铺林立的城镇 。 直到今天 , 小南海镇、湖镇镇、洋埠镇、游埠镇等名字 , 都清晰地带着傍水而居、因水而兴的痕迹 。
小时候就听大人说 , 衢江对岸有个叫游埠的地方 , 但一直没去过 。 参加工作后 , 凑巧我的班长是游埠人 , 经常听他讲游埠的故事 , 有大樟树、有许多桥 , 还有早茶等等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慢慢认识游埠 , 并走进了游埠 。
一水连南北 , 文脉贯古今 。 游埠溪从建德天池山而来 , 位于兰溪市境西南部 , 下游流经游埠镇而得名 。 游埠溪 , 悠悠地从古镇穿过 , 伴着古镇一起在时光里慢慢地摇 。 孕育多彩的沿岸文化遗产 , 持续滋养着乡村、城镇和百姓 。
瀫水沿江两岸的游埠镇、汤溪镇、洋埠镇、罗埠镇、湖镇镇 , 历来血脉相承 , 文俗相融 。 需要提上一笔的是 , “同饮一江水 , 共唱一台戏”——“瀫水之春”文化联谊活动 , 从1986年延续至今 。 “瀫水之春”文化联谊活动 , 是多年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 , 不仅为五镇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 , 更为五镇加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了舞台 。



这里的早茶源于它近千年的码头文化 。 自东晋游埠成为码头开始 , 店铺林立 , 舟楫往来 , 商贾云集 。 因与钱江水系相连 , 素有“钱江上游第一埠”的美誉 , 是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 , 而成为商埠重镇 , 又被称“浙江四大千年古镇” , 与桐乡乌镇、湖州南浔、义乌佛堂并列 。
对于一个喜欢古镇的我 , 游埠我可以玩上一生而不厌 , 不在于它的古 , 也不在于它的老 , 而在于那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 。 千百年来 , 不为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 不为生活的兴衰而消失 , 就像游埠溪里的水 , 静静地流淌 。
这座在时光中穿越千年的古镇 , 依旧保留着自己的步调和节奏 , 不急不躁 , 细水长流 。 游埠镇全面提标、全域提质 , 蕴变化于“不变” , 于润物无声中释放、缝合、激活 。
游埠小镇 , 以此展现着它的人文之美 。 这种底蕴和内涵 , 如今也正由古镇向着乡村辐射和延伸:洋岗村的红色女民兵、潦溪桥村的传统古村落 , 还有范仲淹后裔聚居的范院坞村……
陌生的游人 , 与一座古镇之间疏离感的消除 , 有时只需要一家特色的小店 , 一碗落胃的豆浆 , 一个善意的微笑 。
游埠就是这样 , 它的美和古老有关 , 更与它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有关 。
弄堂小巷里听家长里短 , 茶馆酒肆里尝酸甜苦辣 , 美食糕点里品千年兴衰 。 如火如荼的美丽城镇建设 , 又让它融合了“诗”和“远方” , 更添一番悠然韵味 , 让你不虚此行 。
游埠过去水路有多兴 , 先看看溪上的5座桥 。 沿着游埠溪 , 建于明清时期的“太平桥”、“永安桥”、“永济桥”、“永福桥”、“潦溪桥”依次排开 , 姿态各异的五座古桥 , 总称“五马归槽” , 堪称一绝 。
古桥仍在 , 而桥下的游埠溪 , 已完全不是旧时的模样 。



游埠的每一个角落 , 都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故事 。 游埠的每一条街巷 , 都见证了曾经的辉煌 。 游埠的每一个店铺 , 都经历过无数的酸甜苦辣 。 游埠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 是一个有灵魂的古镇 。
游埠也是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 , 在商贾云集的同时 , 也是名人辈出 。
郎静山 , 这样一位摄影大师也出生于此 。 家乡的山水水水 , 成了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 许多经典的画面 , 就取材于游埠 。 一个喜欢摄影又喜欢相机收藏、定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桐乡人--卜宗元 , 突然坐到了游埠的茶摊上 。 这一坐就被游埠吸引了 , 被郎静山吸引了 , 投资巨额打造了“郎静山摄影公社” , 建起郎静山纪念馆 。 并把自己在世界各地收藏的2200多台古董相机中的300多台 , 建起了古董相机主题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