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个登月探测器,飞行途中失联,中国空间站已在搭“天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环球网11月21日的报道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承认 , 日本首个月球登陆探测器“好客(OMOTENASHI)”号因故失联 。 日本方面本来对“好客”号寄予了厚望 , 希望它能让日本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实现在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 现在看来是前途难料了 。
(JAXA研发的hiia运载火箭)
日本地面指挥中心已与探测器失去联系
对于为何会出现此类故障 , JAXA表示 , 探测器与火箭分离后 , 并未如期向太阳方向调整角度 , 太阳能电池也几乎失效 , 所以无法充电 , 导致其与地面的通信信号不稳定 , 进而失联 。 探测器开发团队负责人桥本树明教授表示 , 研发团队还是会继续努力 , 修正探测器运行轨道 , 回复与地面的通信 。
而JAXA则表示 , 就算是通信恢复了 , 探测器也不可能再按照预先设计的那样实现“半硬着陆” , 最多只能硬着陆 。 而如果硬着陆 , 那探测器恐怕会因为速度过快和冲击力过大而“散架” 。 看来日本这台探测器前景难料了 。
(中国“梦天”实验舱)
多年来 , 日本一直致力于发展月球探测器技术 。 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 , 其登月项目暂停了 。 然而 , 7年前 , NASA宣布自己的SLS重型火箭可以搭载小型卫星时 , 日本方面随即表达了自己想要合作的想法 。 但是由于NASA对于尺寸和重量的严格要求 , 日本提供的探测器长24厘米、宽37厘米、高12厘米 , 重12.6公斤 , 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小的探测器了 。
也是因为尺寸小 , 其研发难度极高 , 部分常规技术也无法使用 , 导致着陆技术的实施也变得困难起来 , 这也是造成此次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 虽然此次实践并不成功 , 但是日本方面表示还是会继续在该领域深耕 。
中国空间站搭“天桥”了
随着不久前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 , 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 而就在几天前 , 中国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在互相帮助和共同努力下 , 完成了全部出舱任务 , 包括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的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的舱间连接装置安装 , 这就意味着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搭建起了一座“天桥” , 可以允许航天员在不同的舱间行走 。
(呈“三舱T字形构型”的天宫空间站)
截至目前 , 中国空间站技术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 。 首先 , 中国空间站可以满足在轨航天员的一切物质代谢需求 , 舱内可以直接再生氧气 , 还可以处理人体代谢物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 舱内甚至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 也可以将温度控制在一个舒服且恒定的范围内 ,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
其次 , 空间站配备的柔性太阳电池阵 , 确保了空间站充足和稳定的电力能源 。 该电池阵不仅重量轻 , 还可以重复展收 , 发电能力也大幅提高 。 最后 , 中国空间站的机械臂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 。 目前来看 , 此次使用的机械臂在关节的运动能力和操作的精度方面都达到甚至预期 , 展现出中国航天领域的实力正稳步提升 。
(中国空间站的机械臂)
中国空间站未来可期
经过30多年的刻苦钻研 , 中国空间站终于完成了大型空间站的建造和组装 。 但是 , 空间站的建成不是结束 , 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
在未来长达10到15年的运行过程中 , 中国航天人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 但是一定会一一克服 ,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航天实力 。 让我们期待未来中国空间站能成为探索太空的“航天母舰” , 引领世界 。
#世界棋盘#
推荐阅读
- 日本要发射私人登月器,距离点火还有7天,首个登月探测器刚失联
- 新研究: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都可预防重症,或许还有额外获益
- 从数字孪生到蛋白质组大数据......我们距离“未来”还有多远?|了不起的西湖科学家
- 中国空间站为什么要叫上外国人来?
- 霍金21岁瘫痪,只能与轮椅为伴,他三个孩子怎么来的?
- 百事可乐无糖携手蔡徐坤开启元宇宙变革,劲爽突破未来想象
- 什么是“特洛伊小行星”?露西号探测器将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 中国学者成功克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可大幅减少氮肥使用
- NASA洞察号传回火星照片,或是最后一张,祝融号也要面对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