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温度如何变化?南大洋正在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多5.3亿吨( 二 )
其次再来看现代海洋循环 。
现代海洋的碳循环过程主要包括两个 , 一个是海水水体溶解有机碳与沉积物埋葬有机碳 , 另一个是珊瑚礁区的碳循环 。
以前者为例 , 我们来看看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秘密所在 。
根据《NatureGeoscience》2012年5月刊登的一项 , 由英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共同发现的成果来看 , 南大洋当中的风、旋涡以及洋流 , 能够在默契的配合之下相互作用 , 可以形成直径约为1000公里的“漏斗” 。
这个大漏斗会将溶解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 , 吸到更深的海域 , 从而让其慢慢消解 。 值得一提的是 , 研究人员发现南大洋中至少有5个类似“大漏斗” , 正是它们的高强度工作 , 使得南大洋的吸碳能力进一步提升 。
那么 , 既然南大洋的吸碳量远远超过了排碳量 , 这是否意味着 , 它可以逆转全球变暖的趋势 , 让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所减少呢?
南大洋能否逆转全球变暖
在经历完2022年的高温折磨以后 , 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南大洋 , 能够帮我们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 甚至帮我们逆转局势 。 可是 , 这种想法还是太美好了 。
因为只靠南大洋的“吸收大于释放”是没用的 , 毕竟人类生活的其它地区碳排放量 , 依旧居高不下 。
在这种情况下 , 南大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并且随着南大洋吸碳量的提升 , 还会让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明显下降 , 从而引发“拉尼娜现象” , 这对于人类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 。
此外 , 海洋的“肚量”再大 , 也不能这样无休止地吸收下去 。 如果人类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海洋迟早有一天会被塞满 , 届时 , 全球碳循环的格局将发生改变 , 可能还会对人类产生更严重的威胁 。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翟惟东教授的报告指出 , 海表通过化学缓冲机制从大气移除人为二氧化碳的效能在这50年中下降了16% , 当前海表碳酸盐体系吸收人为CO2的效能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已损失31% 。
由此可见 , 我们将希望寄托在南大洋身上是没用的 , 想改变当前的气温情况 , 依旧要从减少碳排放做起 。 一旦排放量有了显著的减少 , 再配合上海洋以及其他生态系统的吸收 , 慢慢的温室效应就会有所缓解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海洋本身具有超强的碳汇功能以外 , 海洋中的生物也具备类似的功能 。 以咱们熟悉的鲸鱼为例 , 它们对于碳循环就十分重要 , 是海洋生态系统当中重要的“碳泵” 。 因为当鲸鱼死后 , 尸体沉于海底不仅能养育那里的生物 , 还能将大量的碳一起带到海洋深处 。
【地球温度如何变化?南大洋正在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多5.3亿吨】因此 , 我们如今不仅要保护海洋 , 让其正常地发挥碳汇功能 , 还要保护其中的生物 。 因为生态循环其实要依靠处在系统内的每一个生物 。
推荐阅读
- 不会销售的人,如何做好销售?
- 霍金曾警告不要联系外星人,如果他们存在,外星人会殖民地球吗?
- 交易员如何获得可观而又可取的利润?
- 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它将如何结束?
- 科学家:29颗行星的外星人,恐已观测地球5千年,最近在10光年外
- 吞噬星空:地球竟然是一位宇宙最强者改造的,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 如何让员工主动找自己汇报工作?
- 地球内部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曾发现的地下生态圈,里面有什么?
- 外星人入侵地球
- 旅游业|暖风频吹,旅游业如何在期待中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