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病毒的“脘病毒”,是同类相食的诅咒,还是丧尸危机的开始?( 二 )


前来诊治的兽医 , 在对病牛尸体解剖时 , 发现了同样如海绵般破烂的牛脑 , 基于这一症状 , 英国当局将其命名为牛海绵状脑病 , 而民间则称呼为“疯牛病” 。
以普鲁斯纳为代表的病理学家 , 以此为契机 , 对这种造就“海绵脑”的病症进行分析 , 发现问题竟是出现在牛的饲料中 。
原来 , 英国农场主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 , 竟选择将屠宰废弃的牛内脏掺入到饲料之中 , 以此来让奶牛摄取更多营养 。
但如此一来 , 奶牛这种食草动物就变相地摄入了肉食 , 而且还是同类的肉 , 这便催生出了朊病毒 。

无独有偶 , 在1950年时 , 南太平洋的森林中 , 一个名为“弗雷人”的部落 , 也发生过相同的情况 。
当时 , 该部落的一些成员 , 开始变得疯疯癫癫 , 有的还会突然地大喊大叫 , 甚至是手舞足蹈 , 最终 , 这些人也是在这样的癫狂中死去 。
部落的人将这种病症命名为“库鲁病” , 但并不知道发病原因 , 直到一位名叫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的医学家 , 来到部落调查 , 这才找出致病因素 。
据了解 , 该部落拥有一个令人骇然的传统 , 那就是分食逝者的遗体 , 其中也就包括患病者的遗体 , 盖杜谢克作为前来帮忙的医生 , 也受到了部落的款待 , 那就是逝者的一块脑组织 。

他将脑组织带回了实验室 , 在经过对猴子的活体实验后 , 他发现其中拥有一种能够传染的寄生性病毒 , 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奖 。
普鲁斯纳在对这两次事件进行调查后 , 发现无论是疯牛病 , 还是库鲁病 , 它们的症状其实都一样 , 那就是精神错乱 , 以及那如同海绵般的残破大脑 。
由此 , 普鲁斯纳得出了结论 , 那就是脘病毒源于同类相食 , 是一种会对大脑造成破坏的致病因子 , 并作出了一个十分矛盾的定义:这是一种不是病毒的“病毒” 。
朊病毒:不是病毒的“病毒”
普鲁斯纳的这番言论 , 惹得无数同行嘲笑 , 有人甚至认为 , 普鲁斯纳自己就已经得了朊病毒 , 开始变得有些不正常了 。
然而 , 对于普鲁斯纳而言 , 这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次定义 。
因为朊病毒体积实在太小 , 还没有核酸部分 , 构成成分有且仅有蛋白质 , 因此 , 从科学的定义来看 , 它确实不属于病毒的范畴 , 严格地来说 , 它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

但这恰恰也是朊病毒最致命的地方 , 由于没有病毒的体征 , 这让它能够轻松骗过免疫系统 , 长期潜伏在人体内 , 并借着宿主的营养和遗传物质 , 来不断复制自己 , 借以壮大势力 。
待时机成熟时 , 它就会舍弃宿主的基因序列 , 改为使用自己的模式 , 来进行大量的复制 , 而大量的异种蛋白质 , 会不断挤压本体蛋白质 , 并在中枢神经堆积 , 进而破坏宿主的神经细胞 。
在这样猛烈的攻击下 , 宿主的脑部便会因蛋白质缺失 , 而变成破烂不堪的海绵 。
而且 , 更令人大受震撼的是 , 脘病毒生命力极强 , 它不仅能承受沸水的煮沸 , 还能在甲醛和紫外线中来去自如 。

可以说 , 传统的消毒模式 , 对它都没有任何作用 , 这使得朊病毒的预防变得极其困难 , 而这也正是普鲁斯纳命名的苦衷 。
在普鲁斯纳的认知中 , 蛋白质并不会“传染” , 若是将这种病因称为一种蛋白质 , 那必然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 但若是叫成病毒 , 那人类的警觉就不一样 。
况且 , 朊病毒虽然是蛋白质 , 但病毒所具备的特质 , 它也基本都有 , 由此 , 便就有了这种不是病毒的“朊病毒” 。
【不是病毒的“脘病毒”,是同类相食的诅咒,还是丧尸危机的开始?】
但令人担忧的是 , 朊病毒发现至今已接近半个世纪 , 但仍没有治愈的办法 , 现如今能够让人们远离朊病毒的方法 , 仍只有“少吃动物脑部和内脏”和“千万不要吃人” , 这两条略显苍白的标语 。
参考资料:
《冲击中心法则的朊病毒 , 是何方神圣?死亡率100% , 人类束手无策》--------39健康网
《朊病毒研究的前世今生》-------《世界科学》
《致死率达100%!烹煮都杀不死的朊病毒 , 感染后究竟会有多恐怖?》--------琴岛网
《有一种病毒致死率100% , 无药可救烹煮杀不死的 , 感染后有多恐怖?》--------探秘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