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这条沙漠公路前行 , 我们逐渐接近传说中的“盐漠圈” , 四周的景象也越来越荒凉 , 沙土从深灰逐步变成黄色 , 向导说这是岩盐与沙漠的隔断带 , 穿过前面的“盐漠圈”还得40多公里才能抵达小镇 。
“盐漠圈”并不是正式的地理名称 , 但当地人却十分形象的用它来描绘盐漠地质变化的特性 , 欧空局报告显示 , 岩盐层的初始状态类似于泥沼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密度更低的岩盐一点点的浮到表面上 , 而密度更大、质量更重的矿物质与沙砾则逐步下沉 , 相当于浑浊的液体经过沉淀般 , 将盐与其他矿物分离 , 至此形成高浓度的岩盐层 , 预估最薄的地方也有5000米左右 , 最厚处则超过9000米 。
那么 , 为什么盐漠表面看不到盐晶 , 到处是黄沙呢?因为沙漠风暴太频繁 , 而且风力极大 。
【万豪|全球最大盐漠:盐层厚9000米,千年不长草、万世无人烟】
进入盐漠圈后 , 虽然高空看到的都是黄沙 , 但沿途还是能看到不少白色的盐晶 , 这就是目前发现的最高纯度沙漠岩盐晶 , 稍加筛选即可直接输送工业使用 , 早期的波斯盐农也正是看中这点 , 才会耗费人力物力打通盐漠与外界的水利输送渠道 。
“不是说卡维尔盐漠极度干燥吗?那水利枢纽又靠什么维持?”对于我的问题 , 向导笑着回:往前走你就能看到了 。
原来 , 在经过岩盐区与沙漠区之间的“盐漠圈”后 , 先是看到沙漠植被越来越密 , 紧接着眼前就出现了大约6平方公里面积的绿洲 , 这就是盐漠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人类居住区:盐漠镇 。
按照向导的说法 , 大约在1700年前 , 古波斯人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绿洲 , 但彼时人们对大自然的恐惧挡住了前进的步伐 , 一直到公元10世纪左右 , 从阿普亚内赫(700多公里外的小镇)有一批搬迁的牧民误入盐漠 , 靠着沿途宰杀骆驼才最终抵达绿洲 , 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
为了活下去 , 人们只能就地取材搭建简陋的盐屋 , 修建数米高的墙体来收集风沙带来的尘土 , 再将其逐一堆积成可供种植农作物的耕地 , 这就是最早的盐漠镇农业 , 主要种植高度抗旱的玉米、高粱、土豆等作物 。
然而 , 愈加增长的人口与用水需求远远超过绿洲的自然供水量 , 更别说农业所需的大量灌溉用水 , 于是有人提出挖一条“盐水道” , 利用高浓度盐晶不易渗水的原理 , 从有地下水可采的地方引来淡水 。
盐漠镇地图上一共有12个标注为N的取水点 , 镇上只有3个 , 最远的在20多公里外 。 在几百年前 , 人们通过风力上水装置将地下水抽到地面挖开的引水渠里 , 当水渠水位足以保证运输时 , 再把新抽上来的地下水沉淀、过滤 , 达到饮用标准后装入瓦陶罐中 , 用绳子串起来放入引水渠 , 一头骆驼即可同时牵引上百个水罐 。
如今 , 人们虽然早已铺设了电力输水管道 , 但这条水利枢纽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 还有很多盐工利用它来运输岩盐 。
在盐漠镇附近 , 我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雪白通透的岩盐晶体在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芒 , 却又在沙漠暴风的“雕刻”下 , 呈现出近似于海浪的波纹 , 此番情景全球仅此一处 。
踏入这片盐晶区域 , 就代表进入真正的盐漠区 , 从此往前数百公里都不再有一棵草 , 也不会再见到一个人类的身影 。
几百年前的波斯盐工 , 靠着智慧与汗水将岩盐费尽心思的送到沙漠外 , 因缺水、高温、疾病等各种因素而死亡的盐工数之不尽 , 却楞是在沙漠中开辟出一条不用石子、水泥与柏油的纯天然公路 , 如今虽然极少盐工仍在使用骆驼与水渠 , 但每天来往不断的运盐车却仍然在使用这条“盐路” , 甚至被当地人称为是“盐漠生命之路” 。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 , 盐漠并没有太多出奇之处 , 但要说保存最传统的波斯文化与饮食风俗 , 却还是要说到盐漠镇 , 镇上有个专门做烤饼的大叔 , 据说连续7年夺得“伊朗饼王”的称号 , 最拿手的就是用盐漠中的岩盐炉与自己提炼的盐晶来烤饼 , 入口咸香酥脆 , 又带有几分盐漠特有的气味 , 当然 , 最关键还是价格 , 一大块只要1美元 。
晚上在向导家里吃饭 , 当地最著名的盐野菜煎鸡蛋 , 一份咖喱土豆浓汤 , 加了香料与不知名青菜蒸出来的大米饭 , 这些都是当地人人口口相传至今的传统菜肴 , 简单、清爽 , 又不失营养 。
推荐阅读
- 温泉|布达拉宫的“三大谜团”是什么?屹立千年,至今无人可解
- 万豪|女生梦想中的露营胜地:安化云台山风景区星空露营公园
- 万豪|金秋十月,三清山打翻调色盘,层林尽染美如画
- 万豪|华东秋色之王!秋日最美轻长途!中国极致水墨画!寻觅徽州梦!
- 万豪|这可能是全球最好的五星酒店集团顶级白金卡,最简单低成本获得方式了
- 三亚|大美许昌,曹操故乡,景点大集锦
- 万豪|为什么羊皮洞瀑布比黄果树还要火?
- 露营|2022年5月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
- 万豪|阿拉斯加10个值得去旅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