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杰克是一名退休的设计师 , 和老伴住在环境优美的郊区 。 他们拥有一座自己设计的别墅 , 有着大大的落地玻璃窗 , 在这里既可以喝着咖啡读报纸 , 也可以晒着太阳看风景 。 可好景不长 , 杰克的烦恼来了 。 乡下的孩子总是特别调皮 , 对新鲜事物很好奇 , 每天成群结队地向杰克心爱的玻璃窗丢石子 , 甚至比赛谁砸得准 。 杰克本不想计较 , 但叮叮当当的声音经常吵得他和老伴不得安宁 。 老伴几次暴怒地追出去驱赶 , 可第二天孩子们又卷土重来 , 甚至砸得更起劲 。
很快 , 杰克想到了解决办法 。 他把孩子们召集了过来 , 和蔼地对他们说道:“其实 , 我很喜欢你们过来丢石子 。 因为每天待在这个地方 , 真的是太无聊了 , 谢谢你们来陪我解闷儿 。 为了表示感激 , 我决定每天每人给你们1美元 , 希望你们帮帮我这个老人家 , 多来丢石子!”原本心惊胆战的孩子们顿时松了一口气 , 领了今天的报酬后 , 兴高采烈地离去 。
接下来的一周 , 孩子们丢得更起劲了 。 周末的时候 , 杰克又把孩子们召集过来 , 这次他有点为难:“对不起 , 我亲爱的朋友们 , 我最近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 , 可能无法支付每人1美元的报酬了 。 不过 , 请别担心 , 我依然会支付你们每人 0.5 美元 , 希望你们能继续过来丢石子 。 ”这次 , 孩子们没那么高的兴致了 ,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抱怨 。 又过了一周 , 丢石子的孩子们仿佛少了一些 , 丢石子的声音仿佛也不那么有力了 。 到了周末 , 杰克再次将孩子们召集过来 , 带着非常歉疚的语气对孩子们说:“亲爱的朋友们 , 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们 , 我的经济来源出现问题 , 今后再也没办法支付你们报酬了 , 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继续丢石子来陪伴我的 , 对吗?”孩子们听后大失所望 , “孩子王”勃然大怒:“老头儿 , 你也太不够意思了 , 没钱的事谁干啊!兄弟们 , 撤 , 以后咱们再也不陪他玩了!”
从此 , 杰克的房子恢复了宁静 , 他又能躺在摇椅上 , 喝着咖啡 , 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了 。
聪明的老人杰克只做了一件事 , 就让孩子们的“激情”消失殆尽——让游戏变成工作 。 在孩子们的眼中 ,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动机的差异:游戏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内心愉悦 , 而工作的动机则在于获取物质回报 。
1969年夏天 , 还是研究生的爱德华·德西完成了一项著名的实验 , 所得的结论被称为“德西效应”:除了我们已知的生命动机和外在动机 , 还存在内在动机 , 这是使人类“发现新奇事物、进行挑战、拓展并施展才能 , 以及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倾向” 。 在某些情况下 , 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 , 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 , 反而会降低工作动机 。 此时 , 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 。 这个结果表明 , 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 , 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 , 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
对于“工作”中的孩子们而言 , 内在动机已经被外在动机成功挤出 , 随着物质激励的递减 , 外在动机自然亦呈现递减规律 。 最终 , 当激励停止之时 , 孩子们的动机也将不复存在 。 这便是大多数中国领导者目前正面临的激励困境:越激励 , 越倦怠 。
如果你刚好为人父母 , 接下来这个场景可能不会太陌生 。 期末考试开始前 , 你把孩子叫到面前:“如果你这次考到全班前三名 , 就带你去港澳游!”几次过后 , 在一些重要考试前 , 孩子甚至会主动跑到你面前问:“如果我这次考到第 x 名 , 会得到什么奖励呢?”此刻 , 你是希望孩子因为物质激励而用功读书 , 还是因为乐趣而奋发图强呢?
现代企业管理中 , 很多领导者面临形态各异的激励困境 。
某大型企业的总经理 , 回忆起最近一次举行的劳动竞赛 , 无可奈何地摇着头:“说句实在话 , 我们的奖金已经很丰厚了 , 但还是不能以此来提升企业整体的积极性 。 就是那几个名列前茅的‘劳动能手’ , 热乎劲儿也超不过两三个月 。 这样的阶段性活动 , 每举行一次 , 我总是尽可能增加奖金总额 。 不瞒你们说 , 这对于我和整个企业来讲 , 压力都是很大的 。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 奖金总额不能再提升了 , 甚至要减少 , 后果是什么样 , 我简直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