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


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


文章图片


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


文章图片


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


文章图片


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


文章图片


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


文章图片


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


文章图片


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


要说世界上哪种植物最稀有?我国浙江舟山普陀山岛上的普陀鹅耳枥肯定要算上一份!因为这种植物的野生植株目前全球仅一株 。

普陀鹅耳枥是一种落叶乔木 , 植物学分类中属桦木科鹅耳枥属 , 树皮灰色;小枝棕色 , 叶片和榆树叶很相似 , 但两面都长有绒毛 , 上面绒毛较长 , 下面绒毛较短 , 雌性同株 , 每年4月上旬开花 , 9月底10月初果实成熟 , 为坚果 , 呈宽卵圆形 。


【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稀有到全球仅一棵,曾上天宫一号育种,如今遍地开花】毫无疑问 , 普陀鹅耳枥是我国特有的植物种类 , 目前也仅见于浙江舟山群岛 , 其于1930年才由植物分类学家钟观光教授发现 , 两年后由植物学家郑万钧教授命名为“普陀鹅耳枥” 。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 , 普陀山岛上还有多棵普陀鹅耳枥 , 但到了50年代末 , 这一树种因为人为砍伐数量剧减 , 仅在佛顶山慧济寺西侧幸存1株母树 , 全球独一份 , 因为位于寺庙中才得以幸存 , 后成为当地“名树” 。

因为太过稀有 , 这棵树被称为植物中的“地球独子” , 它的受保护级别也最高 , 1999年8月4日就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Ⅰ级(2021年版不变) , 在国际上则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 。

那么这种时候为什么如此稀有呢?专家称主要还是它自身的原因 , 其授粉、结实与种子发芽都不容易完成 , 这种植物开花后的雌雄花相遇授粉时间只有9天 , 而且自花授粉成功率低 , 所以开花后的结实很少 , 即便结出果实 , 也容易被此地多发的海风吹掉 , 还有就是普陀鹅耳枥种子种壳厚、坚硬 , 发芽率低 , 这三个原因使得普陀鹅耳枥的自然代际繁殖比较困难 。

为了挽救这一植物物种 , 我国相关单位早就开始对这种植物进行了抢救性地培育繁殖 , 从2000年开始 , 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俞慈英女士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不断扩大普陀鹅耳枥的子代种群规模 , 如今已育的普陀鹅耳枥子代苗木已经达到3万余株 。

2006-2008年间 , 辰山植物园通过低温冷藏花粉、人工授粉、种子层积春化等手段显著提升了该植物的种子萌发率 , 幼苗栽植于园内适生区域 , 经过十多年的生长 , 这些普陀鹅耳枥已于2021年4月首次开花 , 但未结果 , 今年4月再度开花 , 5月时约30%的植株结果 。

普陀鹅耳枥的种子还在11年前上过太空 , 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中曾进行4种我国独有树种的太空育种试验 , 其中就包括普陀鹅耳枥 。

昆明世博园中也移植了这种植物 , 2022年9月23日有报道称种植在这里已经二十余年的普陀鹅耳枥和天目铁木都是首次开花结果 。

这些也都说明这种植物栽植已相当广泛 , 如今已称得上是遍地开花 。

目前最大的普陀鹅耳枥植株当然还是生长在普陀山岛慧济市中的这一棵 , 它也是其他此种树木植株的母株 , 如今的树高为12.8米 , 主干胸径63.7厘米 , 冠幅12.9米×11.5米 , 树龄约200~250年 。

参考资料:
《科技日报》11月25日文章《全世界曾经仅剩一株!人工“抢救”普陀鹅耳枥已见成效》
我国造出能爬山的新火车 , 齿轨和平轨上都能跑 , 上山下坡如履平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