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重构 二手商用车发展潜力巨大


市场主体重构 二手商用车发展潜力巨大


编者按:进入2022年 , 受外部环境及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 , 我国商用车市场迎来大周期调整 , 1-9月全国新车销量248万辆 , 同比下降34%;与新车销售显著下滑不同 , 二手商用车交易则呈现向好态势 。 2022年新车销量与二手商用车销量之间的比例将超过1:2.5 , 典型区域将出现1:7.5的比例 , 即销售1辆新车的同时 , 有7.5辆二手商用车的交易 。 新车和二手车作为商用车市场主体的重要构成正迎来全新发展 。

新车需求萎缩 二手商用车将成为下一个“蓝海”?

有关数据显示 , 目前 , 我国商用车保有量已突破4000万辆 , 对于商用车行业来说 , “存量”时代已经正式到来 。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 , 用户的核心诉求会发生什么变化?主机厂、零部件企业、经销商以及二手车商的业务方向又会呈现出何种趋势?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2中国商用车及配套产业博览会上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高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2022中国二手商用车大会 。 期间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 , 针对国内商用车市场现状、二手商用车市场的必要价值、二手车流通的困局、相关产业的变革和对未来业态的预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解读 , 详细阐明了二手商用车市场的行业趋势 。市场乱象丛生 产业转型缓慢
近年来 , 受到疫情、经济结构调整、减排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 货运市场整体下行 , 总量显著减少 。 2020年 , 国内货运总量减少了70亿吨 , 相较于2019年下降了15% , 但商用车销量增加了23% , 形成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 , 运价走低成为定局 。 同时 , 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业态调整导致原材料类运输市场也出现较大下滑 。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在今年产生了严重的连锁反应 。 据经销商反应 , 目前重型卡车新车价格普遍降低了20%以上 , 个别品牌甚至达到了30% , 但是依然有大量库存车难以出售 。 新车价格下降过快、降幅过大 , 用户购买新车的信心被经销商肆意降价的行为“摧毁殆尽” 。 有用户反映 , 驾驶新车运营一个月的利润还没有新车降价的幅度大 。
价格体系被严重冲击 , 进而导致了二手商用车残值严重偏低 。 据了解 , 在发达国家市场 , 5年车龄二手商用车平均残值率为55% , 10年车龄平均残值率为30%;而在中国市场 , 这两项数据分别仅为40%和15% , 相比减少了15% , 价格已经背离了商品的价值本质 。 此外 , 天然气价格上涨、整超治限政策等因素也导致一部分车型残值下跌严重 。 可见 , 整顿相关产业、发展二手商用车交易业务刻不容缓 。
然而 , 目前国内主流商用车企业开展二手车业务的进展仍较为缓慢 , 普遍存在“有组织无架构”的问题 , 人员匹配不到位、培训不规范 , 品牌认证体系仍然处于摸索当中 。 同时业务范围十分单一 , 大部分企业仅进行置换补贴业务 , 开展实质性业务的企业仅占少数 。 主机厂二手商用车业务的金融产品也存在数量少、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
此外 , 国内二手商用车市场尚未形成正规化、系统化的销售渠道体系 , 中间商、企业内部、交易市场、经销商、拍卖、互联网平台等多种销售方式鱼龙混杂 , 难以有效管理 , 价格高度不透明 。
种种现象表明 , 市场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
海外发达市场已趋成熟
相较于乱象丛生的国内二手商用车市场 ,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更加成熟 , 其配套体系十分完善 。 近五年来 , 日本二手商用车年销量始终维持在40万辆左右;而美国的二手商用车保值率十分稳定 , 车辆平均价格基本可以保持年均折旧率20% 。 可以看出 , 在成熟的二手商用车市场 , 价格趋于稳定 , 市场可以预测 , 交易量相对稳定 , 市场波动较小 。
海外市场之所以能走向稳定、成熟 , 根源是其拥有一套完善的体系 。 以美国为例 , 二手卡车的主要销售渠道分为经销商、二手车商、电商和出口 , 其中 , 经销商占比最大 , 约为45% 。 此外 , 美国卡车生产商旗下大多设有专门的二手商用车经营平台 , 可以对车辆进行定期统一检测、维护、翻新 , 并授权经销商与厂家直接对接 , 将车辆出售给消费者 。 一系列官方二手商用车认证服务 , 极大地提升了车辆保值率 , 进而提升了品牌形象 , 并反向促进品牌新车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 由此可见 , 想要令二手商用车市场规范化、专业化并推动其良性发展 , 完善的体系必不可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