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 征信“断直连”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 二 )


一方面展业的个人征信持牌机构只有两家 , 而这两家机构要同时对接数以百计的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 , 实在分身乏术;另外一方面 , “断直连” 将两方合作变成了三方合作 , 相当于原有合作的沟通中多了一方 , 三方确定一个事项比两方确定一个事项时间会拉得更长 , 且由于市场的稀缺性 , 一些流程制度要得到征信机构的首肯 , 而征信机构一来没有做过业务 , 对业务的理解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 , 二来对于原来的两方合作的具体项目缺乏了解 , 制定流程时需要考虑项目本身过往情况 , 时间会拖得更长 。
征信‘断直连’体量大、所涉环节纷繁 , 是合规整改痛点 。 特别是数据接入征信机构的具体操作模式、征信信息界定仍有不清晰之处 , 需要进一步明确 。 目前尚未有一家机构的“断直连”方案得到监管机构认同 , 而监管机构整改的截止期已经基本确定 。 市场上只有两家个人征信持牌机构 , 需要整改的数以百计 , 助贷机构数以百计 , 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对接完成 , 难度太大 。
另外 , 《通知》中“新增业务”如何界定缺乏定义 。 新增的合作项目肯定按照新规要求去做 , 但对正在发生业务的老项目 , 新发放的贷款如何规定?到明年6月30号整改过渡期截止 , 老项目中新发放贷款没有“断直联” , 这是否属于新增业务?如果属于 , 停止放款后 , 已签订的授信合同金融机构如何向客户履约?违约成本如何承担?如果不属于 , 存量有任务整改是否有明确指引和时间?
在整改任务如此重 , 征信机构如此稀少的情况下 , 如果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积极响应整改 , 但由于征信机构技术资源不足 , 导致整改没有完成 , 是否算金融机构违规?
四、市场供需失衡 , 垄断或导致数据成本上升 , 服务水平下降
目前个人征信持牌机构只有两家 , 等待接入的金融机构有数百家 , 等待接入的助贷机构也有数百家 。 且从长久来看 , 只要金融机构要发展数字金融业务 , 都必须接入征信机构 , 也就是说 , 长久来看 , 中国4000多家银行都将使用个人征信机构提供的数据服务 。 供需的失衡 , 使得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都不具备与征信机构进行公平、正常的商务协商的可能 , 对征信机构缺乏对等的话语权 。
囿于眼界 , 可能并不完全正确 。 另外也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 抛砖引玉 。
1、希望监管机构尽快明确合规的整改方案 , 让市场有明确的锚定物 , 以便加速整改进度 。 具体措施是可以先批准一家平台的整改方案 , 这样市场就会快速跟随 。
2、希望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14号文的细则 , 对征信数据的边际予以确定 , 以便区分什么样的数据需要“断直连” , 什么样的数据不需要“断直连” 。
3、希望能成立更多家个人征信机构 , 让市场供需平衡 。
4、希望明确征信定价方案并制定收费上限 , 不光要制定单笔数据服务收费上限 , 还要制定数据服务收费占比年化利息的上限 , 两者取低 , 控制数据成本 。
我们认为 , 综合来讲虽然有一些问题待解决 , 但监管14号文的落地是对整个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正面肯定 。 互联网贷款业务前期存在野蛮生长、不规范发展等问题 , 因而被污名化 。 现在 , 一系列监管新规对互联网贷款业务给予了肯定 , 这项业务将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规范、持续发展 。
【九卦| 征信“断直连”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