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文章图片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文章图片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文章图片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文章图片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文章图片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文章图片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文章图片


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韦伯发现的原始星系,颠覆以往认知


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 , 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一场奇点大爆炸 。

爆炸瞬间诞生了空间和时间 , 随后物质迅速扩张 , 在上千万年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下来 , 它们合成了各种基本粒子 , 又在之后的数亿年内缓慢演变 , 直至出现第一颗恒星 , 形成第一个星系 。

它们的历史距离我们过于遥远 , 不过现代科技的加持能够让我们从遥远的深空中窥见一二 , 那么人类找到宇宙中第一批闪耀的原始星系了吗?
它们距离太阳系有多远?韦伯望远镜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

近日 , 从美国宇航局传来消息 , 韦伯望远镜发现了两个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第一批星系 。 根据估算 , 这两个星系大约形成于宇宙诞生后3.5亿年和4.5亿年 , 成为了目前为止人类找到的最古老的星系 。

第一个星系来自于巨型星系团Abell 2774的外围区域 , 第二个是红移值约为12.5的星系GLASS-z12 , 它们的质量都非常小 , 只有银河系的几十分之一 , 但却十分遥远且古老 。
光的速度有限 , 天体距离我们越遥远 , 它们的光抵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 因此当我们利用望远镜观望宇宙深处时 , 实则是在观望宇宙过去的历史 , 我们想知道 , 宇宙诞生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上世纪三十年代 , 美国天文学家艾德温.哈勃在观测河外星系时 , 发现绝大多数星系都在光谱中展现了明显的红移特征 。
红移是特征是波的一种特殊效应 , 无论是声波也好光波也罢 , 它们都具有多普勒效应 。 即当物体靠近观测者时 , 波长变短 , 频率会升高 , 反之当物体远离观测者时 , 频率就会降低 , 同时波长变长 。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 多普勒效应就越明显 。
在可见光中 , 红色的频率最低波长最长 , 蓝色的频率最高 , 波长也就最短 。 因此 , 当哈勃发现了星系的红移特征时 , 就说明这些星系都在远离地球 , 并且越远的速度越快 , 起初他以为只是星系在快速移动 , 后来人们发现是物质所在的空间不断膨胀 。

倒推历史 , 这说明宇宙间的物质在某一个时间点前是凝聚在一起的 。
由此就得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 即宇宙由一场奇点爆炸诞生 , -但我们无法得知奇点状态 , 光子在在爆炸发生后38万年内无法自由飞行 , 所以目前来说科学家对大爆炸时的初期状态其实是一无所知的 。

大爆炸后的1036秒左右宇宙发生了暴涨 , 即在极短的时间内 , 宇宙从一个点以超光速扩张到了极大的范围 , 我们同样也无法得知这一过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 只能寄希望于看到更远 , 更古老的天体 , 比如GLASS-z12 , 它看起来似乎是从未谋面的第一代恒星 。

宇宙形成之初 , 氢元素占了宇宙物质总量的92%左右 , 其次是氦元素占了8% , 最后不到1%的部分由锂元素组成 , 可以看出来 , 最初宇宙间的金属元素非常稀少 , 这也就决定了第一代恒星的金属丰度会非常低 。
而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绝大多数恒星都拥有较高的金属丰度 , 和第一代恒星已经截然不同 。

并且宇宙中物质密度较高 , 在这种情况下 , 恒星的质量也会比现在大很多 。 而大质量恒星内部的氢氦核聚变更加强烈 , 导致氢燃料消耗的速度就更快 , 寿命更短 , 有些只有千万甚至百万年的时间 。 这就使得我们目前很难在宇宙中找到第一代恒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