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 家乡有一对小夫妻 , 以做豆腐起家 , 花了四万元 , 在黄陂城区买了一栋三层三间楼房 。
这 , 算不算也是带动日后房地产狂飙、农村产业空心化的那双蝴蝶的翅膀呢?
当我努力工作 , 从车间调进科室 , 思考着人生时 , 这对小夫妻通过实实在在的积累 , 完成了从租户到房东的脱变——一楼作坊 , 二楼居住 , 三楼出租 。
三层楼与工厂一堤之隔 , 我们三个单身男工以每月七十元租金 , 合租了三楼的一间 。 年轻人总是想着简单快乐的事 , 对于楼下作坊的轰鸣和劳作 , 是视而不见的 。 每次上下路过时 , 眼光和心思 , 也不会在这里多作停留 。
直到有一天 , 房东的小姨妹来了 。
天然微曲的头发 , 又粗又长的麻花辫 , 精致的小脸 , 红底碎花上衣的袖口总显得没有手臂长 , 宽松的长裤 , 解放牌球鞋……这穿着 , 这神态 , 既有一种穿越感 , 又似曾相识 。
小姨妹的到来 , 给这个空大的楼房 , 带来了亮色 , 给我们三个单身汉带来快乐的话题和遐想 。 有人说像小芳 , 有人说像刘巧珍 , 我却说像铁梅 。 对 , 就是那个担水劈柴拾煤渣的铁梅!
于是我们仨开始注意作坊的动态 , 上下班时 , 不再匆匆而过 , 而是放慢脚步 , 眼神在搜索 , 以期与小姨妹搭个讪 。
小姨妹总在忙碌 , 不是骑自行车从街上风风火火回来 , 就是拉着三轮车匆匆忙忙载货出门;不是在洗衣服 , 就是在做饭;不是在淘豆子 , 就是在压榨 。 她从没正眼看过我们 , 不 , 就算瞟一眼也没有 , 可能是太忙了吧 。
其实是我们想多了 。 就算走碰面了 , 她既不减速也不让路更不对视 。 犀利的眼神 , 不是傲视 , 不是鄙视 , 也不是自卑 , 就是明明白白的无视 。 这气场 , 把玩世不恭的痞气碾压得一地粉末 。
“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不约而同地、恨恨地说 。
后来 , 两个工友相继谈女朋友了、退租了 。 我一个人承受着每月七十元的“巨额”租金 , 继续住在这里 。
后来 , 小姨妹的母亲和弟弟也住进来了 。 她母亲是一位非常和蔼健谈的老人 , 无论什么人 , 她都可以很自然地切入话题 , 然后不急不缓 , 娓娓道来 。
她弟弟眉清目秀 , 是个很安静的孩子 , 只是面色苍白 , 走路乏力的样子 。 他有时上楼来与我聊天下棋 。 我有时下去坐坐 。
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 , 餐桌上总有一碗咸菜 , 再加上一盘青菜或者萝卜 。 偶尔有点肉或者鸡蛋 , 母亲和她从不沾筷 , 只留给弟弟吃 。
慢慢知道 , 她十二岁就没有了父亲 。 十五岁才穿上平生第一件袄子 , 那是给姐姐带孩子的年终奖励 , 害得姐姐与姐夫吵了一架 。 母亲曾雄心壮志 , 带着几个未成年孩子打石头 , 印水泥砖 , 准备建新房 。 由于地基与人扯皮 , 终是势力单薄 , 抵不过别人 。
新房没建成 , 弟弟却得了幸子的病 。 建房的钱都送给医院 , 还欠了账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十几岁的女孩学着犁田耙地 , 拼命想从黄土地里多刨一点救命钱 , 总是入不敷出 。 每次进门看见寡母患弟 , 心头千斤重 。
上无父兄 , 下有患弟 , 走投无路 。 年少志气高 , 她决定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老母猪 , 置业做豆腐 。 一个女孩只身来到陌生的小城 , 单枪匹马做豆腐 , 我从来没听说过 。
城市路面硬 , 难以扎根;城市人情冷 , 没有母爱;城市楼房高 , 遮着梦想 。 当人们看见一个衣着单薄的女孩 , 挑着担子游街串巷时 , 可曾知道 , 她瘦弱的身体 , 担负着一个家庭 。
冬天下雪 , 天冷路滑 , 用草绳绑着鞋 , 遮不住冻得红肿的脚趾 。 这情景往往刺痛婆婆大妈们的慈悲情怀 , 动员街坊邻里把担子里的豆腐买个光 。 积攒一捆捆毛票 , 一次次送给了医院 。 为了弟弟能在人世多活一天 , 收银小姐鄙夷的表情又算得了什么?
推荐阅读
- 父母为给儿子买房,收16万彩礼嫁女儿,多年后弟弟:姐,救救咱妈
- 疫情居家上网课是一面照妖镜,拉开差距是常态,网友:家长很无奈
- 安徽33岁女子卖饼十余年,给弟弟买车买房,你心疼弟弟,谁心疼你
- 69岁男子段某相亲63岁女子徐某,两人交谈甚欢,女方对男方挺满意
- 2014年重庆85岁母亲被关门外,哀鸣一夜后冻死,四个不孝子全判刑
- 她,仅靠卖饼12年攒下100多万,攒下的钱竟然不留一分给自己。
- 弟弟出钱修好房子,得到房子拆迁的消息,姐姐急忙找弟弟说好话
- 迪拜“洋娃娃”公主萨马尔:美貌惊艳了世界,金银刺绣的婚纱超美
- 抛妻弃子为“事业”,谋害再婚妻子又为娶前妻!1994年安徽杀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