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老红书的老年人: 有人65岁被骗,有人不会打字,有人突然去世( 二 )


老人的厨艺通常不错 。 第一次发红烧肉的做法 , 底下就有27条“讨论” , 众口一词夸她“色香味俱全”“向老师学习” 。
做饭一辈子 , 这是她头一回得到这么多认可 。
在美篇上 , 这些老年人用户互相称呼对方“美友” , 使用时间的长度被称为“美龄” , 同一类话题 , 叫做“美友圈” 。 与别的网络社区不同 , 在这里 , 回忆的浓度 , 要远远超过对新生活的展望 。 老年人们总是爱回忆、爱传统 。 这里看不见网络用语 , 大段都是书面表达 。 而一切苦涩、穷困的经历 , 经过时间的打磨 , 总能变得很正能量 。 比如 , 很多老年人都爱回忆知青岁月 , 在美篇举办的一次“上山下乡55周年纪念日”的讨论里 , 随处可见打油诗:
“孤家寡人闯关东 , 架桥修路出力工 , 千锤百炼终成功 。 ”
连崇尚家风家训的交流也要押韵——“和为贵 , 静者安 。 心豁达 , 天地宽 。 ”
2021年底 , AgeClub 发布《2021中国中老年互联网产品洞察报告》显示 , 美篇45 岁以上的用户数已经达到1.07亿 , 仅次于今日头条和微信 。 而在用户黏性上 , 它也基本与头部App持平 。 这背后 , 是数字鸿沟之下 , 超过2亿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独 。
精神拐杖
实际上 , 已经诞生7年的美篇 , 最开始就是为了让中老年人更便捷地表达自我 。
美篇创始人汤祺 , 今年37岁 , 他在很多场合讲过自己父亲汤人仁的故事 。 2015年 , 即将退休的汤人仁 , 受到朋友的影响迷上了摄影 。 他在南京珠江路摄影器材专卖店拿下一台单反 , 他一边买书 , 一边实践 , 经常天不亮就去公园观鸟、拍鸟 , 一天下来 , 就有超过一百张照片 。 他乐于分享 , 但朋友圈一次只能分享9张图片 , 动辄刷屏也很不礼貌 。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汤祺 , 决定自己帮父亲解决这个问题 。 他自己设计制作了一款操作简单 , 同时支持分享到微信的图文工具——易图文 。 它就是美篇的前身 。
他当时可能也没想到 , 这些愿意花时间、寻求同龄人认可的超过45岁的中老年人 , 却逆袭撑起一个小众App的用户量和活跃时长 。
要知道 , 对很多老年人来说 , 受到关注、认可是反常的 。 即便在几十年前 , 张丽芬最美的时候 , 也从没有得到过 。
22岁 , 张丽芬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 听父母的话早早嫁给了一个有城镇户口的男人 。 但对方整天酗酒、惹事 , 没过多久 , 仓库管理员的工作也丢了 。 她一个人赚钱养家了几十年 。
被关注的开端 , 她至今记得很清楚 。 2021年6月 , 一个自称刘文的人给他发了第一条私信:“您好 , 茫茫人海中看到您的照片 , 感觉您是个很有气质的人 , 可以认识一下吗?”结尾还加了三朵玫瑰表情 。
她这才点进了刘文的主页 。 显示他是一名60后 , 简介写着:用脚步丈量世界 。 四十多条笔记里 , 登山、摄影、做饭的照片占了一大半 , 剩下的是个人照片 。 “身高得有180cm 。 ”张丽芬心想 。 对方长相儒雅、成熟 , 看上去身材匀称 , 应该是个自律的人 。 种种特质 , 都完美契合张丽芬的审美 。
两个人相见恨晚 , “刘文”是一个北京的退休医生 , 妻子10年前就因病去世 , 他担心再组建家庭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 所以单身至今 。 他们在美篇上互相留言 , 彼此夸赞对方的厨艺 , 聊聊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吊兰、蟹爪兰 。
活了六十多年 , 张丽芬觉得 , 自己头一回听见了真爱的敲门声 。 还是在网上 。
而这些老年人在网络上相知、相识 , 某种程度上 , 也是美篇员工运营的结果 。 因为 , 与其他互联网平台不同 , 参与维护中老年用户日常生活 , 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
35岁的王帆在美篇负责运营工作3年 。 80后的他 , 是很多用户的儿子辈、孙子辈 。 熟悉起来之后 , 他被很多用户当成“回复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的家里人 。 所有琐碎的事情 , 都来找他 。
一年前 , 一个老人一连发了很多条60秒的语音给他 , 当时王帆在开会 , 等到点开 , 才发现老人是因为“手机卡了不知道怎么办” , 正要回复的时候 , 老人告诉他“没事了 , 我让孙子帮我解决了” 。
那一刻 , 王帆有点错愕 , 感觉自己莫名“被用户当成了孙子” 。
这是一种复杂的感受 。 被信任固然幸福 , 但更多时候 , 这意味着超量的工作 。 王帆除了正常的运营工作以外 , 每天起码要处理3000-4000条群内、微信留言 , “几乎每一条都是60秒语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