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都长成“眯眯眼”,纯是为了不撞死人?( 二 )


“分体式LED大灯源于设计师的前瞻设计草图 。 对于前向照明 , 我们会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 但对于日间行车灯的位置 , 没有权威机构给出过相关要求 。 ”Amy Delcamp在邮件中说道 。 事实上在几年之后Jeep就放弃了这一设计 , 回归到了常规路线 。
同时 , 在分体式大灯上“着了魔”的现代汽车 , 同样给出否定答案 。 该公司发言人Derek Joyce表示 , 这是一个“以设计和客户为中心的决策” 。 “在新车上市前 , 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对于分体式大灯的设计很感兴趣 。 对此 , 我们还将持续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观察 。 ”
归根结底 , 当地的主管部门并没有要求车企在设计车灯时加入行人碰撞安全的考虑 。 美国主管汽车功能安全的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表示 , 他们并没有任何内部或外部指示 , 要求车企采用分体式大灯 。 “对于日间行车灯和远近光灯的安装距离 , 本机构没有给予要求 。 ”
北京现代途胜L N Line
如此来看 , 好像新车普遍采用分体式的设计 , 似乎真的只是“设计”而已 。
大灯的未来 , 是投影?
实际上 , 如果非要围绕车灯谈安全 , 监管部门和车企最关注的其实是如何将“照得亮”和“别晃眼”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 。 一方面 , 驾驶员夜间行驶需要对前方道路有充足且清晰的视野 。 另一方面 , 面对车灯的其他交通参与者 , 尤其是对向来车司机 , 不能被灯光所晃到 。
对此 , 我国专门为汽车前大灯出台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 包含包括GB4599-2007《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我们常说的卤素大灯)、GB21259-2007《汽车用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例如前几年较为流行的氙气大灯)和GB25991-2010《汽车用LED前照灯》 。 以我们如今最常见的LED大灯标准为了 , 国标相当精确地对灯光照亮的范围和角度作了规定 。
在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发布的《汽车前照灯国家标准解读》中 , 作者用图表说明了车灯的照亮范围和测试方法 。
图片可能有点抽象 ,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驾驶员坐在车内面对道路时的2D平面视角 。 其中 , H轴和V轴的交汇处——HV点是车辆前进方向 。 而红色箭头标注的位置 , 是对向车辆行驶会车过程中 , 其驾驶员的眼睛在这个2D平面上的运动轨迹 。
其中 , Zone Ⅲ车灯厂商需要打磨的重点 。 一方面需要将这部分区域适当照亮 , 以便让驾驶员看清道路上方的交通指示牌 。 另一方面 , 又得适度调节光照亮度 , 以免“晃瞎”对向司机的双眼造成交通隐患 。
不过 , 国标就像法律一样 , 规范的是一个行业乃至社会的底线 。 那些力争打造豪华车的品牌 , 绝对不能只满足于达到底线水平之上 。
目前 , 智能矩阵式大灯就极大地优化了大家的夜间行车体验 。 在部分品牌的车型上 , 车灯实现了远近光集成化的模组设计 。 通过几十乃至上百个像素的LED发光单元 , 系统可以对单个像素进行开关设置 。 结合广角近光模组和角灯 , 车辆可以在不同场景下设置发光模式 , 包括使用远光或者近光灯 , 在避免干扰到对向来车司机的同时 , 减少驾驶员的视线盲区 。
不仅如此 , 车辆还可以根据驾驶员行进方向、车辆速度、转弯角度、车身横摆角速度等参数综合计算 , 通过像素大灯的远近光模组和角灯 , 增强弯内侧近光亮度 。
当然 , 围绕车灯这件事 , 自然也是豪华品牌“卷”得最为起劲儿 。 事实上 , 包括奔驰、奥迪在内的一些豪华品牌 , 已经不满足照明这一基本需求 。 让车灯变成投影仪 , 才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
在新一代奔驰S级上 , 名为“Digital Light”的数字大灯 , 单边灯组拥有3个LED光源 , 共同组成了130万个微型透镜 。 两个大灯模组加在一起 , 一共有260万个微型透镜 , 相当于一个260万像素的投影仪 。 除了常规的功能之外 , 通过260万像素的数字微镜技术 , 在夜间锁车解锁时 , 便会将灯光自动投影出“流星雨”在地上 , 实现满满的仪式感 。
当然了 , 这款数字大灯不仅能用来给副驾炫技 , 它还能与车外人员进行交互 。 例如 , 在探测到前方有行人出现的时候 , 就会直接将在行人的安全范围内投射出一道斑马线在行人的脚下 , 提示行人可以安全通过 。 此外 , 这款大灯还能根据路面情况及时投射出包括“施工”、辅助驾驶跟车距离等信息 , 方便驾驶员及时掌握车辆状态 。
你看看 , 车灯都在和AR-HUD抢活干了 。
而在更实际的层面 , 奔驰可以根据系统实时监测到的路面和高精地图导航信息 , 准确作出反馈 。 例如 , 这套灯光系统可以根据摄像头探测到的数据 , 将灯光集中在路边指示牌的区域 。 而在面对上下坡时 , 车灯也会自动调节角度以减少盲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