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封锁泡汤,我国航天员太空会师,沉得住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美国封锁泡汤,我国航天员太空会师,沉得住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美国封锁泡汤,我国航天员太空会师,沉得住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章图片


美国封锁泡汤,我国航天员太空会师,沉得住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沉得住气 ,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没有人比中国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 ,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会师 , 这不仅是我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 更刷新了全球航天史的记录 。
从神舟五号首飞成功 , 到神舟十五号航启程;从一人一天 , 到三人半年 , 早到到6名航天员首次进行在轨轮换 , 我国载人航天每一次“高光表现”的背后 , 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 , 但更离不开“沉得住气”这4个字 。
很多人都不知道 , 老美对我们的封锁 , 岂止一颗芯片、一家华为那么简单 。

在航天领域 , 老美才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 甚至在十多年钱就曾搞出一个“沃尔夫法案” , 命令禁止美国一切机构和专业人员跟我国企业或科学家有任何接触 , 阻止我们去追求星辰大海 。
当时我国的航天实力确实不如老美 , 但面对打压和围堵 , 我们既没有破罐子破摔 , 也没有慌不择路 , 而是按照规划 , 有节奏的去实行 。
在美国把人都送上太空的时候 , 我国却在1975年3月宣布 。 我国首个载人航天工程下马 , 把航天的重点调整到研制应用卫星上 。
消息一出 , 就遭到西方的各种嘲笑 , 但我国始终没为自己辩解过 。

又过了11年 , 期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 , 经济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 我国实施了“863”计划 , 其中包括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
西方都没太当回事 , 理所当然的觉得我们造不出来 , 这回连嘲笑都懒着嘲笑了 。
但再国内 , 我们自己却吵得天翻地覆 。
能在天地间往返接送航天员和货物的 , 要么是载人飞船 , 要么是航天飞机 。
当时专家们拿出了5个方案 , 其中4个是研制航天飞机 , 只有1个是研制载人飞船 。
没有达成百分百的共识 , 我国决定暂缓 , 进行深入论证 , 论证了足足八年之久 , 最后一致同意研制载人飞船 , 这才有了后来直达世界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的“神舟” 。

1992年9月21日 , 我国正式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启动 , 并采用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
30年里 ,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做到了发射零失误 , 顺利的把每一位航天员从到太空 , 并安全接回 。
而同一时间的老美 , 花了2000亿美元 , 研制了6架航天飞机 , 只发射了5架 , 损失了2架 , 牺牲了14名航天员 , 最后不得不在2011年掉头 , 宣布重新研制新型载人飞船 。
不仅是美国 , 欧洲、日本也都是先研制航天飞机 , 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掉头的 。
伟人曾经说过:封锁吧 , 封锁个十年八年 , 我们什么都有了 。
今天看来 , 依然如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