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文章图片


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文章图片


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文章图片


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文章图片


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文章图片


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文章图片


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文章图片


蝗灾时为什么没人吃蝗虫?不是没人吃,是不敢吃!


人类是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过来的 , 早在几百万年前 , 我们的祖先还没有驯化动物和植物 , 生存靠的就是采集和狩猎 。 但是 , 狩猎并不容易 , 因为狩猎就意味着去到食肉动物的领地之中 , 而且食草动物基本上都是“速跑高手” , 所以 , 人类的祖先曾经的肉食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种昆虫支撑的 。

正是因为我们祖先有着漫长的吃昆虫生涯 , 所以即便到了今天 , 我们的食物中依然包含了许多昆虫 , 比如蝉、蚕蛹以及蚂蚱等等 。
在这些食用昆虫中 , 蚂蚱是我们最常见的 , 记得小时候 , 每年的秋季开始 , 我带着弟弟去田野里抓各种蚂蚱 , 当时家里也没有冰箱 , 母亲想到了一个很好的长时间储存的方法 , 那就是先将蚂蚱洗干净 , 然后上大锅蒸熟 , 之后在放到太阳底下暴晒 , 最终放到一个塑料袋里系住口 , 这样即使到过年都能吃 , 而且在过年还是招待亲朋好友的一个“硬菜” 。

虽然蚂蚱给人们提供了优质蛋白 , 但从人类角度看 , 它们属于害虫 , 因为它们会啃食庄稼 , 造成减产 , 而且一旦让它们聚集形成庞大的规模 , 就会出现让人谈之色变的蝗灾 。
根据资料显示 , 我国从夏朝开始到清朝结束 , 大规模的蝗灾就超过了800次 , 每一次大规模的蝗灾就代表着一次严重的饥荒 , 人们流离失所 , 尸横遍野 。 说到这里 , 有些小伙伴可能有疑问:既然人类吃蝗虫的历史悠久 , 在蝗灾时为何不吃蝗虫来度过难关呢?原因其实比较复杂 。

什么是蝗虫?在上面我们提到了蚂蚱和蝗虫 , 许多人认为这是俗称与学名之间的关系 , 但其实并非如此 , 蚂蚱实际上是蚱蜢的俗称 , 而蚱蜢是直翅目锥尾亚目下所有昆虫的统称 。
既然我们提到了直翅目就简单地说一下该目下的两个大的成员 , 第一个就是剑尾亚目 , 剑尾亚目下包含了蟋蟀下目和螽蟴下目等 , 我们常见的蟋蟀、螽蟴以及蝼蛄等昆虫都在该下目下 , 它们的雌性都有一把像剑一样的产卵器 , 而且头上的触角很长 , 接近甚至大于体长 。

雌性中华螽斯
第二个就是锥尾亚目了 , 锥尾亚目下的昆虫产卵器比较的短 , 像个小锥子一样 , 它们头上的触角小于体长的一半 , 我们常说的蚂蚱其实就是该亚目下所有成员的统称 , 包含了蜢总科、蝗总科、菱蝗总科(又称蚱总科)等等 , 因此蚱蜢其实是取了蚱总科和蜢总科的第一个字 。

而我们说的蝗虫其实是单指蚱蜢中的蝗总科 , 它们与其他的蚱蜢最大的不同就是触角明显的长于头长 , 而且前胸的背板比较规则 , 相比较而言 , 蚱总科下的蚱蜢背板一直延伸到尾部 , 而蜢总科下的蚱蜢背板从侧面看呈不规则的三角形 。
目前 , 已知的可以形成蝗灾的蚱蜢均在蝗总科下 , 比如2020年开始席卷东非的蝗灾就是蝗总科剑角蝗科下的沙漠蝗引起的 , 而在我国引起蝗灾最多的是东亚飞蝗 , 它是蝗总科斑翅蝗科下的昆虫 。
因此 , 真正的蝗虫是蝗总科下所有蚱蜢的统称 , 与蜢总科和蚱总科没有什么关系 , 相同的是 , 在正常情况下 , 这三个总科下的昆虫都可以油炸变成美味 。

东亚飞蝗 , 我们老家俗称青头郎
蝗灾是如何形成的?蝗总科是一个拥有超过10000种不同种类的大家族 , 它们遍布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 , 甚至连沙漠都有它们的身影 , 2020年的非洲蝗灾主角就是生活在东非沙漠中的沙漠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