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失意男子偶遇可怜盲人,竟对其下杀手,称是帮其解脱


案例:失意男子偶遇可怜盲人,竟对其下杀手,称是帮其解脱


文章图片


案例:失意男子偶遇可怜盲人,竟对其下杀手,称是帮其解脱


文章图片


案例:失意男子偶遇可怜盲人,竟对其下杀手,称是帮其解脱


文章图片


案例:失意男子偶遇可怜盲人,竟对其下杀手,称是帮其解脱


唐代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名句:“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

人生中痛苦的事情太多 , 如果有个知己 , 那么眼前的苦难也没那么难受了 , 今天的案例就是发生在两个同病相怜之人中间的故事 , 可惜发生的不是什么佳话美谈 , 而是离奇凶案 。

2005年10月5日早上 , 近30岁的李某保(化名 ,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名乘客在路上行驶 。
李某保骑得累了 , 索性停下车子 , 抽根烟休息休息 , 坐后面的乘客也下来了 , 二人一边吸烟一边聊起了家常 。
世事无常 , 本来一次闲聊 , 却永久性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
李某保是某村村民 , 生活过得很不如意 , 年近30的他已经结婚 , 但妻子外出打工一年杳无音信 , 有人说他妻子跟人跑了 , 也有人说他们夫妻感情不和 , 但无论怎样 , 孤独的李某保确实感到难受 。

李某保经常借酒消愁 , 和父母兄弟的关系也差到了极点 , 属于常年不联系的那种 。

失意的李某保一边吸烟一边叹气 , 然而对方的遭遇与自己的不遑多让 。
余某祥与李某保同村 , 但二人平时无甚交集 , 这次只是偶遇 , 所以二人讲出自己的经历后都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
余某祥40多岁 , 是一个盲人 , 平时靠给别人算命为生 , 讲到这里 , 余某祥自嘲般笑笑 , 算命什么的也是说一些好听的话 , 如果真有那么神 , 自己也不会算不出来儿子出事了 。
余某祥的儿子在外地被人杀害 , 人到中年 , 痛失爱子 , 这样的苦难偏偏强加到一个盲人身上 , 余某祥的身世有多可怜可见一斑 。

两个同样的可怜人长吁短叹 , 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 二人聊了好一会儿 , 感慨一番后准备再次出发 。

李某保生活困苦 , 和对方交流也是出于发泄 , 没想到余某祥的命运竟然比他还坎坷 , 李某保心中生出了异样的想法 。
在骑车的时候 , 李某保满脑子都是余某祥痛苦的样子 , 想起他可怜的身世和凄惨的遭遇 , 李某保决定帮“知己”解脱 , 方法就是杀掉对方 。
李某保的杀人动机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 后来有专家对他的动机进行解释 , 称这是一种心理缺陷 , 叫做攻击型人格障碍 。
这种病态心理 , 具有明显冲动性的特征 , 富有攻击性 。

专家分析李某保的行为应该是为自己的挫折寻找发泄途径 , 通过另一个弱者 , 转移自己的不满 , 形成了替代攻击 。

事后李某保也称自己当时是想帮助余某祥 , “帮其从痛苦中解脱 。 ”
李某保想清楚后 , 便准备实施杀人 , 他骑到了一处偏僻的树林 , 谎称到了目的地 , 骗余某祥下车 , 余某祥双目失明 , 刚才也和李某保聊得好好的 , 自然就信以为真 , 下了车 。
李某保身上没有凶器 , 找到了路边一块石头 , 用石头对着余某祥的后脑砸了几下 , 余某祥顿时晕了过去 , 流了不少血 , 而李某保以为余某祥死了 , 终于解脱了 , 也就没仔细查看 。
李某保将余某祥拖到树林里 , 匆匆掩盖后骑车回家了 。

至于余某祥这边 , 被砸晕的他也不知多久后醒了 , 余某祥不清楚自己究竟遭遇了什么 , 也不清楚自己在哪 , 他摸索了一阵 , 总算挣扎着起来 , 摸到了一块大石头坐上面休息 。

余某祥因为眼盲 , 也不清楚到底是谁对自己不利 , 李某保最有嫌疑 , 但二人刚刚还在促膝长谈 , 他又为什么要害自己 。
余某祥就在恐惧中等着 , 直到又一阵摩托声响起 , 紧张的余某祥才获救了 。
同天9时许 , 村民彭某与女婿骑车经过案发地 , 发现路边石头上坐着一个受伤的人 , 对方似乎还是个盲人 , 好心的彭某让女婿送对方回家 , 之后 , 余家人报了警 。
这件案子很离奇 , 受害人余某祥自己也不清楚是谁打了自己 , 又为什么打自己 , 而且对方加害的动机也说不清楚 , 余某祥的财物并没有丢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