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神舟十五号的发射入轨 , 中国空间站成功实现三舱三船的最大构型 , 同时6名航天员也在太空实现会师 , 这些都是中国航天的首次 , 令人感动!
但相聚总是短暂的 , 按照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 , 神舟十五号乘组进入空间站后和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太空会师 , 6名航天员将在轨共飞5-10天的时间 。 未来这种模式也将成为常态 , 中国空间站也更改成长期有人驻留的模式 , 6名航天员共同在轨的几天内需要完成很多的交接任务 。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近日返回地球 , 大体的时间便是12月5日前后 , 并且已经确定仍旧是在深夜返回 。
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球 , 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 , 地面上的着陆场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 为了神舟十四号的返回东风着陆场已经组织了两次空地协同训练以及三次全系统综合演练 。 而最后一次的综合演练就是在12月1日晚上完成的 , 这也意味着东风着陆场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 就等待最忙乘组返回地球 。
与此前飞行任务航天员返回地球有所不同 , 神舟十四号的返回任务 , 对地面的搜救队要求会更高一些 。 首先时间上已经确定是在晚上 , 并且正处在寒冬 , 温度可想而知是非常低的 , 并不是舒适的环境温度 。
【东风着陆场已做好准备,“最忙”乘组即将返回,要面对黑暗与极寒】神舟十五号发射的时候温度就比较低 , 接近零下20摄氏度 , 为了让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三名航天员不至于太冷 , 室外的活动时间已经尽可能缩短 , 其次也需要换上较厚的内衣 , 更好来保暖 。
由于温度问题 , 就更要保证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的精准着陆以及搜救队的及时性 , 必须要做到舱落人到 , 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本来就已经在太空执行6个月的飞行任务 , 虽然体质都比较好 , 但是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的身体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 肌肉流失骨骼疏松 , 整体状态自然不佳 。 尤其是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中在返回舱内多待一分钟 , 都有影响 。
因此地面搜救队必须要做到舱落人到 , 尽快的把三名航天员接到舒适的温度环境中 。
而这一次神舟十四号的返回窗口又是在晚上 , 在茫茫戈壁中光源自然是不足的 , 至少从视线上来看比价模糊 。 目前在东风着陆场直升机搜救分队、空运机动搜救分队、地面搜救分队以及着陆区周边民兵分队已经全部做好准备 , 就等待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乘组的安全回家 。
东风着陆场已经考虑了目前可能出现的最困难、最复杂、最寒冷、最黑夜等情况做好回收和救援方案 , 已经完成了照明御寒物资的筹措工作 。 同时完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可能出现的倒扣、掩埋以及变形等极端情况的处置训练工作 , 确保搜救回收万无一失 。
目前“最忙”乘组仍旧在空间站中站好最后一班岗 , 主要是两个乘组的交接工作 。
首先要共同完成载人飞船上行物品的转移和清理工作 , 例如空间站中航天员的个人物品以及产生的废弃物、垃圾等 , 有些要随着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有些要放入天舟五号 , 等到下行再入大气层时销毁;其次逐项交代在轨物资状态及管理使用情况 , 例如物资的使用情况、剩余量以及放置位置等 。 尤其是一些食物 , 它们的保质期之类的 , 常用的备品备件位置问题;最后空间站的飞行状态设置工作要详细交代 , 例如空间站要改成长期有人驻留的模式 。
其实还有比较重要的便是实验的进展日志等 , 一个乘组返回 , 新的论换成组必须要实验正常进行下去 , 不可能说上一个乘组返回地球 , 实验就被搁置了!最后一步便是两个乘组的依依惜别 , 等到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准备就绪 , 他们要进入返回舱等待分离和返回地球 。
而天地之间这400多公里 ,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也要面临一番磨难 , 可以说是一路“火花带闪电” 。
推荐阅读
- 2022年第4篇Science论文!潘建伟院士已发表25篇!还有多少惊喜?
- 东风已准备好!神舟十四号即将“夜间返回”,如何精确锁定位置?
- 神舟十五顺利发射!从落后到领先,中国航天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 人类航天史上十大重要时刻
- 太空探索的进度这么快,神舟十四已上天,为何深海研究却有点慢?
- 神十五刚发射,神十四即将返回地球!为啥要携枪支和红墨水回来?
- 100Gbps!麻省理工的通信系统实现了迄今最快的太空-地球激光链路
- Protein&Cell:发现延缓人类骨骼肌衰老的新靶标
- 未来人类可能面临的“三大灾难”,大家要重视起来,才有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