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初期 , 中国航天在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 虽然并没有做到全球领先 , 但也是够用的!特别是发射价格 , 阿丽亚娜火箭发射一次为1.5亿美元(双星) , 减半也得7500万 , 而中国的长二捆价格才5000万美元 , 摩托罗拉的铱星直接就和中国签订了发射合约 , 前前后后总共发射了12颗 。
当然远不止铱星 , 中国当年为外国发射的卫星 , 除了铱星外还有十几颗 , 占当时的国际发射市场约10%的份额 , 尽管不高 , 但要以这个势头发展下去 , 中国航天的新火箭发展后在国际上份额也将可能增加 。
事情导火索是长城公司(中国航天对外发射的马甲)与休斯公司合作的澳星发射失败 , 事后调查需要了解对方的技术细节 , 虽然休斯公司并不介意失败 , 重新发射即可!但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 , 认为这会让美国卫星技术泄漏并被中国用于火箭和导弹技术的改进 。
之后就以ITAR(internationaltrafficinarmsregulations:国际贸易与武器条令)名义 , 禁止中国航天发射带有美国零部件的卫星 , 虽然后来中欧还搞了个ITAR-free计划 , 用非美国产零部件试图绕过ITAR的封锁 , 但最终不了了之 , 因为要绕开很难 。
最终在履行完合同后 , 中国航天天基本退出了国际商业发射界 , 除了整星在轨交付的 , 比如中国航天为某国制造的卫星并在轨向对方交付 , 这种发射才有长征火箭的机会 。
禁止中美科学交流:全方位扼杀中国航天
1998年 , 16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开建 , 这也让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航天很是羡慕 , 毕竟当时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虽然也在发展 , 但要是可以加入建设国际空间站 , 那么对火箭技术发展和空间站技术了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
因此在2000年底 , 时任中国科技部长朱丽兰就表示:“中国将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增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 目标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 。 ”
当时以NASA领头的国际空间站并没有同意或者不同意中国的答复 , 之后到了2007年10月 ,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中国期望与美国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 , 希望能成为国际空间站计划第17位合作伙伴 。 ”
结果是大家预料到的 , 仍然是杳无音讯 , 没有任何回复!因此现在才有人说国际空间站没有拒绝中国 , 事实确实如此 , 但中国两次诚意满满的表态却没有任何答复 , 这就是国际空间站没有拒绝的态度?
沃尔夫条款:全方位扼杀中国航天
2011年美国会通过了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沃尔夫提出的一项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的条款 , 这就是所谓的《沃尔夫条款》;此后NASA还出台了解释 , 《沃尔夫条款》适用于NASA及下属所有机构 。
之后不仅中国科学家和NASA之间的科学交流中断 , 而且就连在美国举行的国际科学会议都禁发签证 , 这个操作让全球科学界相当不满 , 2013年 , 美国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在美参加多边国际学术会议时就遭到了科学家联名抵制 , 尽管这次获得了允许参加的准许 , 但2017年时依然以此为由拒绝给中国月球和火星开发计划的一名专家发放签证 。
然而可笑的是NASA还几次三番的喊话要求中国航天要求与NASA合作 , 索要嫦娥计划的数据 , 还煞有介事的宣称探戈需要两个人才能跳起来 , 这个不要脸的人就是NASA现任局长比尔·尼尔森 , 然而更可笑的是就在2021年6月23日 , 尼尔森在美国会上表态 , 表示“支持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沃尔夫条款永久化!”
对于禁止中美航天合作的《沃尔夫条款》 , 美国国内早已有反对声音 , 因为从2011年《沃尔夫条款》正式实施以来 , 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不仅没有停滞 , 反而正在不断加快 , 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计划一路展开 , 未来还将和美国“竞争”载人登月和火星采样返回 。
因此美国国内的有识之士认为 , 《沃尔夫条款》不仅没有限制住中国 , 反而因为中国目前的独立发展已经吸引了国际航天界的注意 , 很多之前和NASA在合作的组织已经在和中国展开合作 , 而天宫空间站的建设 , 将让中国航天第一次具有近地轨道空间研究的“领导地位” , 这可能是美国如芒在背真正原因 。
延伸阅读:更让美国人难过的还有呢
阿玛尼奥的话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 中国航天计划更让美国人心慌的不只是深空探索和载人航天 , 还有空天飞机以及为空天载人飞行开发的二级入轨高超音速飞行器 。
推荐阅读
- 神舟十四返回将在有“太空百慕大”的之称的南大西洋磁异常区减速制动离轨,曾有航天器在这个区域发生危险!
- 神14即将返航!航天员面临着哪些挑战?衰老得更快、漫长式宿醉
- 中国6名宇航员交接钥匙,“太空人口”数量我国占最多!
- 恭喜!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如今有了新的工作
- 神舟十四号返回时间敲定,寒冷、黑暗挑战不小,为何选择在夜晚?
- 神舟十四号返航倒计时,地面部队搜救面临多重考验,心疼宇航员
- “最忙乘组”忙在哪里?“神十四”实至名归!
- 神十四4日晚返回!400公里外降落东风着陆场,难度堪比万里中10环
- 《星际探索》:沉闷到孤寂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