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时间和空间的双拐点,还不是情绪变脸的时候


已到时间和空间的双拐点,还不是情绪变脸的时候


周五一则许家大佬跳楼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 , 传言说大佬不堪重负 , 选择纵身一跃来寻求解脱 。
随后恒大出面辟谣 , 但网友依然不买账 , 各种段子满天飞 , 舆论继续发酵 。 直到晚间恒大专题会的视频放出来 , 才算终结了这场不知是“被自杀” , 还是前首富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 。
实际上最近关于楼市的政策消息很多 。 上周央行才刚官宣的降准 , 被市场解读为对房地产的专项救助行动 , 这周一晚间 , 证监会又正式发布了优化房企融资的“新5条” 。 和市场预想的一样 , 周二股市开盘 , 地产板块大涨 , 个股上演了一波涨停潮 。
当天 , 几乎整个市场都搭上了快车 , 板块跟风 , 指数大涨 。 遗憾的是 , 市场的绝对交投量依然很保守 , 投资者的兴奋度也远不及11月初那几天 。 改善比较明显的是外来客的态度 , 本周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过260亿元 , 周内两个重要的政策公开日 , 周二和周四都出现了抢筹的情况 。
这种情绪上的外热内冷 , 主因是今年国内疫情防控压力太重 , 国人的观念已慢慢被各地频现的不合理事件改变 。 所以当新的“20条”到来的时候 , 各地执行效果参差不齐;当敢为天下先的国际庄落败之后 , 仍免不了被人讥讽 。 直到广州和北京两地亲自下场试点 , 旦夕之间 , 病毒毒性骤降 , “放开”的讨论才逐渐在被大家拿到台面上来 。
只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和舆情没处在同一个节拍上 。 周四大盘高开低走 , 周五低开补缺 , 指数运行空间大幅收窄 , 市场降温 , 资金被重新收拢到局部范围内搞突袭 。 不同的是 , 市场炒作的重心也转移到了“放开”的逻辑上来 , 大消费板块 , 饮料、食品、白酒、旅游、文娱等都开始露脸 。
最近监管层所做的努力 , 是想要通过拉动权重股 , 让A股核心资产的估值逻辑回到正常的逻辑上来 。 实际来看 , 有成效但不甚显著 。 权重搭台 , 始终缺少可以撑起市场信心的顶梁柱 , 被寄予厚望的大基建 , 也因特殊原因 , 只能偏安一隅 , 非但没有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市场的“吸血鬼” 。
大盘周内涨幅的八九成来自于周二和周四这两个交易日 , 而且周四高开后上攻乏力 , 指数短期抛压开始呈现 。 这一波反弹从11月1日算起 , 截至本周五共历24个交易日;反弹之前的二轮探底 , 从9月16日破位开始 , 10月31日结束 , 总共是27个交易日 。 周期方面 , 未来两三个交易日是理论拐点;空间方面 , 对称性很好 , 本周四最高点已经摸到9月中旬的跌破口 。
下周多空博弈的结果 , 大概率会影响A股的跨年剧情 。 监管层借由房地产刺激经济活动 , 提振市场信心的目的很明显 , 只是现在这种情绪在市场上的传导效果不佳 。 当然 ,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还是口罩问题 , 隔三岔五的静默 , 封控 , 隔离 , 再好的甜品政策也刺激不到市场的G点 。
【已到时间和空间的双拐点,还不是情绪变脸的时候】所以 , 这几日京、广等地对防疫政策的优化 , 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先行先试的典范 , 对经济活力至关重要 , 对股市的中期走向也有决定性作用 。
当前的炒作 , 以救地产为核心的基建行情还有后话 , 以放开为预期的“吃喝玩乐”经济正恢复生机 , 而把疫情视为“福利”的核酸经济则将跌落神坛 。 至于其它概念、热点的炒作 , 在市场流动性的掣肘下 , 未来一段时间还是难以改变强脉冲 , 不持久 , 流水席的特点 。
大盘技术面 , 周期和空间的双拐点 , 客观上我们无法替市场选择 , 理性的做法是等大盘的下一步信号 。 主观上我个人看好会打破技术形态的固有思路 , 再上演一轮逼空 , 持续到月底 , 让A股跨个“好”年 。 变脸的时间点大概率在节后 。
更应该小心的是 , 有些现在看似很稳的事情和形态 , 恐怕要在2023年一季度 , 又要被推倒重来 。
投资有风险 , 入市需谨慎!文中板块、个股均为技术分析 , 仅供参考 , 不构成买卖建议!
文/黑马牛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