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明明是一个淡水湖,为什么会生活着海洋生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辽阔的东西伯利亚大平原的南部 , 紧临蒙古国的北端 , 有一个面积巨大、形似弯月、风景秀丽的湖泊-贝加尔湖 。 该湖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域内 , 是世界上面积排第6位的大湖 。 早在西汉时期 , 这个湖泊还属于我国的领土 , 当时名叫北海 , 是著名的典故“苏武牧羊”所在地 , 遥远的区域、遥远的历史 , 使得国人对这片湖始终魂牵梦绕 。
贝加尔湖的基本特征虽然从面积上看 , 贝加尔湖仅排在世界第6(比它面积大的湖泊分别为北美苏必利尔湖、非洲维多利亚湖、北美休伦湖、美国密歇根湖和非洲坦噶尼喀湖) , 但是贝加尔湖的水深和总贮水量 , 可以说让其他湖泊望尘莫及 。
从水深看 , 贝加尔湖平均深度达730米 , 最深的地方甚至能突破1600米 , 名列世界第一 。 “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 贝加尔湖虽然不是海 , 但是凭借着它超乎寻常的深度 , 弥补了面积方面的“不足” , 使得贮水量也随之攀升 。
据科学家估测 , 该湖的淡水总贮量高达23.6万亿立方米 。 作为对比 , 我们可以看一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北美的苏必利尔湖 , 其贮水量仅有12万亿立方米;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 总贮水量只有0.07万亿立方米 , 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 如果从全球河湖总的淡水贮量看 , 一个贝加尔湖就足足占据了五分之一 。
而且 , 贝加尔湖的湖水水质非常优良 , 清澈无比 , 甚至能直接饮用 。 在湖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森林 , 使得这里风景异常优美 , 吸引着大批前来驻足观赏 。
贝加尔湖里的“神秘生物”由于贝加尔湖水量巨大 , 水体常年温度较低 , 非常适宜一些冷水生物和适应低温环境的动物在此生存 , 因此成为俄罗斯东中部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渔场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贝加尔湖的湖水中以及湖岸周围 , 差不多存在着600多种绿色植物、1000多种动物资源 。 在这些生物当中 , 有五分之四的种类属于贝加尔湖所独有 , 这里宛如一片“与世隔绝”之地 , 滋养着丰富多彩又奇异万分的生物天堂 。
在贝加尔湖的湖水中 , 最让人感到诧异的是 , 生存着一些我们平时只能在大海中看到的生物 , 比如海豹、龙虾、海绵等 。 还有一些甚至是我们只有在热带地区才能看到的动物 , 比如蛤子、水蛭、湖藓虫等 。 这种状况 , 让贝加尔湖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贝加尔湖以前是海洋吗?看到贝加尔湖中有这么多“海洋生物” , 于是有人猜测 , 贝加尔湖在历史上或许就是海洋 , 随着地质环境的改变 , 最后被陆地给包围起来 , 就像里海的形成过程一样 , 然后被“圈”起来的海洋生物 , 在环境的改变下不断发生着进化 , 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
其实 , 这种猜测是站不住脚的 。 一方面 , 从能够反映地质环境演化的生物化石来看 , 贝加尔湖周围的山体中 , 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远古海洋生物存在的证据 。
另一方面 , 通过地质学家的研究 , 发现贝加尔湖在演变过程中 , 也与海洋没有一点关系 。 原来 , 贝加尔湖介于亚欧大陆板块与东亚阿穆尔独立板块之间 , 这两个板块在漫长的地质运动过程中 , 处于不断分离的状态 , 使得这里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张裂区”特征 , 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相似 。 当断裂区地质作用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 断裂越来越大时 , 地表的凹陷也就越来越深 , 周围众多河流顺着地势向这里汇集 , 最终形成了贮水量巨大的淡水湖泊 。
贝加尔湖中的“海洋生物”是怎么来的呢?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 , 发现贝加尔湖中的一些看似是海洋生物的种类 , 也并非和海洋有关系 , 比如贝加尔湖龙虾 , 实际上是一种淡水鳌虾 。 贝加尔湖海绵也最终被鉴定是淡水海绵的一种 , 贝加尔湖海螺也属于淡水螺类 。 网传是贝加尔湖鲨鱼的这种动物 , 实质上只是一种叫做杜父鱼的淡水鱼类 。 这些海洋生物 , 可以看出 , 是人类在认知层面上的一系列“乌龙”而已 。
推荐阅读
- 比利时蓝牛一天长3斤肉,是人类改造的“畸形”产物,在我国很少
- 宇宙大爆炸的终极结局是什么?宇宙的四种结局都是什么?
- 旅行|穷游还是富游
-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爱因斯坦、杨振宁都相信上帝的存在,为什么
- 先有医害,还是先有医闹?谁是鸡,谁是蛋?上海新华医院受害者述
- “他们被捕真是太好了”
- 消失了五百天的李子柒,不单单只是网红
- 直径超2亿光年,牧夫座空洞是如何形成的?有两种可能
- 女子流浪街头自制鞋子防寒,曾是KTV当家花旦
- 海豚总撕开渔网偷鱼,为了阻止,科学家往渔网抹辣椒素,但是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