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在巨石阵发现一种动物腿骨,惊诧地道:难道古人吃这个


考古学家在巨石阵发现一种动物腿骨,惊诧地道:难道古人吃这个


文章图片


考古学家在巨石阵发现一种动物腿骨,惊诧地道:难道古人吃这个


文章图片


考古学家在巨石阵发现一种动物腿骨,惊诧地道:难道古人吃这个


文章图片


考古学家在巨石阵发现一种动物腿骨,惊诧地道:难道古人吃这个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的饮食习惯基本已经固定 , 比如肉食类主要就是猪肉 , 牛肉和羊肉 , 以及鸡鸭鱼等 , 很难再有一些其他的食材出现作为主要肉食 。 不过 , 在古代社会中物资极度匮乏 , 古人竟然吃一种如今让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 而且考古专家们还在巨石阵中发现了证据 。 究竟古人吃的是什么呢?如果您也好奇想知道 , 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

【考古学家在巨石阵发现一种动物腿骨,惊诧地道:难道古人吃这个】(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巨石阵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 它位于英国索尔兹伯里城 , 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末的祭祀遗址 , 距今也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 一直以来 , 西方的考古学家们都致力于对巨石阵的研究 , 以期望能破解巨石阵的一系列未解之谜 。

此外 , 在历次对巨石阵的发掘过程中 , 专家们也出土了大量陶器 , 石器和兽骨等 , 也都向我们反映出了当时先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 值得一提的是 , 专家们在研究兽骨的时候也收获颇多 , 比如发现了鱼骨 , 鹿骨和猴子骨等 , 但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一些焦骨 , 顾名思义就是烧焦了的骨骼 。

这些焦骨陆续发现的数量很多 , 但是都不大 , 最长的也不过5厘米 , 因为都烧焦了 , 所以一时间也难以辨析是什么动物的骨骼 。 于是 , 专家们取了一些样品送到实验室鉴定 , 可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 , 这些焦骨竟然都是一种蛙类 , 按照现在的生物性状相比较可知就是癞蛤蟆 。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 , 专家也百分之百确定烧焦的骨是癞蛤蟆的腿骨 , 其年代距今也有6000多年 , 由此说明了当时的先民以癞蛤蟆为食物 , 而食用方式就是架在火上烤 , 或者扔到火堆里面烧 。 对此 , 专家们都感到头皮发麻 , 因为癞蛤蟆我们都见过 , 浑身长有麻麻赖赖的小疙瘩 , 所以长相也十分难看 , 最关键的是它还有毒性 , 古代先民怎么能吃得下去呢?

科学研究表明 , 癞蛤蟆身上的疙瘩是皮脂腺 , 里面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可以分泌一直白色的毒液 , 还有在头部的耳后腺也同样如此 。 如果误食了癞蛤蟆的毒液 , 将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 , 出现头晕 , 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 严重的还会让人意识不清 , 昏厥和呼吸减弱 , 危及到生命安全 。 专家们表示 , 当时巨石阵先民吃癞蛤蟆的时候或许也中毒过 , 但是他们一直在吃就说明找到了一种安全食用癞蛤蟆的方式 , 比如将癞蛤蟆的皮剥下来 。 对此 , 专家们也做了一次试验 , 他们从野外抓取了几只癞蛤蟆 , 先化验了他们的皮肤确认有毒 , 然后再将皮都剥下来 , 接着又化验了肉和骨头 , 结果发现虽然也还是有毒性 , 但是毒性轻微了许多 。 最后 , 专家们将剥皮的癞蛤蟆肉用火烧 , 烧熟之后再化验就已经没有毒性 。

如此一来 , 就说明了癞蛤蟆虽然有毒 , 但只要食用方式对一样能吃 , 比如我们都知道河豚有毒 , 但吃河豚的也大有人在 , 还有发芽的马铃薯也有毒性 , 但只要高温加热煮熟也没问题 。
在西南地区 , 比如云南和广西就有一种癞蛤蟆美食 , 而且都是人工养殖的癞蛤蟆 。 这里吃癞蛤蟆的方式是油炸 , 将癞蛤蟆去皮之后裹上面粉 , 然后下油锅炸的酥脆金黄 , 最后再撒上孜然和辣椒面即可 , 吃过的人都对其赞口不绝 , 还表示比牛蛙的口感好 。 不过 , 虽然癞蛤蟆是一道美食 , 但却也是极少数人的喜好 , 难以成为一种符合大众的食物 。

通过癞蛤蟆我们也能发现 , 虽然它长得难看 , 被定义为“无颜值” , 但这却拯救了它的性命 , 很多人都因为它长得丑才难以接受 。 因此 ,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 , 对我们来说也要从中有所启发 , 不要认为当下的不如意就是弊端 , 或许也还有另外一种机会呢?正所谓古人常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万物也都皆有两面性 。 参考资料:《食物改变历史》作者:罗格 ,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 , 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