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反推火箭吹起的烟尘散去后 , 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暴露在黑夜中 。 地面保障队很快赶到了现场 , 一些工作人员忙着开舱和航天员沟通时 , 却有两人手拿锯子冲向返回舱 。
【刚刚打开舱门的神舟十四号飞船】这两名身穿橘色冲锋衣的队员 , 其实是地面五院的工作人员 , 他们的任务是要帮助返回舱切断减速伞主伞的伞绳 。 用锯子手动割伞绳 , 这可是个体力活 , 一个人忙不过来 , 还要两人一起上 , 这个画面相当有冲击力 。
减速伞是返回舱降落的重要装备 , 按照正常着陆程序 , 当返回舱着陆后 , 飞行乘组通过通信及自主判断 , 此时的返回舱姿态如何 , 是否有异常 , 舱外环境如何 。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 要不要手动切断主伞 。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内 , 有一个切割伞绳的装置 , 航天员只要按个按钮 , 就可以切断降落伞的伞绳 , 但是如果航天员没有切伞 , 或者切伞装置发生了故障 , 降落伞没有脱离 。
【橘色工作服的队员心无旁骛的锯伞绳】
那么 , 就该手拿锯子的队员上场了 。
他们要第一时间跑到飞船边上 , 利用手锯 , 手动锯断伞绳 , 从而保证返回舱的后续回收程序顺利展开 。
最早的时候 , 五院的队员用的是看上去更酷的“大砍刀” 。 不过在这次神舟十四回收任务中 , 他们用的却是手锯 , 可能是发现“大砍刀”效率不太行 , 所以换成了手锯 。
【神舟十四返回舱 , 伞绳已被锯断】李健就是“大刀队”的成员之一 。 神舟七号发射的时候 , 他才31岁 , 戴着一副眼镜 , 身材看起来有点单薄 , 书生气息 , 但他却是“大刀队”的首席“刀客” 。 “大刀队”还有一名队员 , 叫做杨震 , 是一名年纪更大的“后备刀客” , 一旦“首席刀客”没完成任务 , “后备刀客”就会顶上 。
【两名队员一起上】
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降落伞 , 是中国最大的降落伞 , 面积达到了1200平方米 , 有3个篮球场那么大 , 重量虽然只有90公斤 , 但是伞绳承重能力特别强 , 超过了60吨 , 而神舟飞船返回舱只有3吨 。 这么强力的绳子 , 是不是要特别锋利的大刀 , 才能砍断呢?
其实这把刀并没有很神秘 , 也没什么特别的 , 就是李健在普通市场上买的 , 另外他还找工厂定做了另外5把长刀 , 作为备用 。 在飞船空投试验的时候 , 李健就挥舞大刀 , 干净利落地把模拟飞船的降落伞砍断了 。 李健不仅是一名航天科研人员 , 也练出来一套“李氏刀法” , 专门对付降落伞的绳子 。
【刚落地的神舟十四飞船 , 红外成像拍摄】
另外 , 神舟飞船可靠性很高 , 自动切伞装置没发生过故障 , “大刀队”的任务 , 很大程度上用不上 。 但是中国航天就是要确保万无一失 , 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 全部都考虑到 , 万一发生故障了怎么办 , 就要“刀客”上场;“刀客”要是没有成功 , 还有“后备刀客” 。
虽然现在换成了锯子 , 但“刀客”冲锋在前的精气神还在 , 这样就把意外情况的概率降到了最低 , 最大程度地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
【打开减速伞主伞的返回舱】飞船跟降落伞断开之后 , 李健他们就会立刻赶上去 , 回收降落伞 , 迅速把1200平方米的降落伞叠的很小 , 装到一个1米左右的收纳袋里 , 然后和返回舱一起运走 。 跟随飞船上过天的降落伞 , 都会被好好保存 。
神舟飞船有几个降落伞?其实有三个 , 引导伞、减速伞、主伞 。 首先是引导伞 , 很小 , 作用也很特别 , 是借用空气阻力 , 把后面的减速伞拉出来 。 这时候飞船高度有一万米 , 速度是300米每秒 。
减速伞是第二个打开的 , 主要作用就是减速 , 并且稳定飞船的姿态 。 等到飞船减速到100米每秒左右 , 减速伞就会把主伞拉出来 。
推荐阅读
- 宇宙的尴尬:宇宙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 开始疯狂反扑了!核酸机构
- 腱龙调整防御模式!进入森林地带或许是最好的防御!
- 神十四为啥穿10万元舱内服返回地球?3000万的舱外服用完就扔?
- 可以在月球南极极低温环境下工作的机械臂,未来还可以“刨冰”
- 1979年钱学森力荐一年轻人,25年后成中国航天功臣,获500万奖金
- 中国航天收到350亿大单,签完合同后火速离开,就怕对方反悔
- 中国航天这两年发射很密集?背后透露的,其实是中国航天的辛酸
- 神舟十四号是“切伞失败”吗?深读飞船着陆程序,或许有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