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多安全?

文章图片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 , 我们就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通过阅读 , 我们能够体会古人的思想 , 即便这些人已经逝去很久 。 阅读使得知识能够通过一代一代人接续传承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多安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他们是历史的“游戏存档” , 每一代人都可以通过书籍学习历史 , 并传承给下一代 。 但是有这样一个哲学问题 , 我们究竟应该多么深入的去质疑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观点呢 , 或者说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否绝对的安全呢?
巨人的肩膀牛顿在谈到自己的天赋时说过一句名言“我能够比别人看的更远 ,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牛顿这句话的意思是 , 每一项技术 , 科学或是医疗发现都只是在人类大厦上添砖加瓦 , 今天的学术界和发明家不过是在推动着一个已经滚动的小球 , 这也很好理解 , 如果我们必须去重新发现和证实已经被人们接受的每个事实 , 那我们绝不会有时间去做任何新的事情 , 想要继续前进 , 就必须假设某些特定的事情是对的 。
那么 , 要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说这个假设在认识论上站不住脚呢?如果我们不想简单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而是检验巨人们的成果 , 又会怎么样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人 , 我们往往都是会采取所谓的“认识证伪” 。 本质上 , 这就意味着我们一旦通过实验、推理和观察确立了理论或者假设 , 只要他们没被证明是错误的我们就会认可他们 。 所以说 , 已经确立的知识即是一连串经受住考验的顶尖理念 。
因此 , 只要前辈们的科学理论没有被证明是错的 , 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他们 , 或者说 , 如果我们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质疑已经被普遍接受的认知 , 那么我们就可以接受 。
知识的社会基础如果你拿出片刻的时间 , 思索你脑海浩渺如烟的知识 , 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基于信任 , 你信任别人 , 无论时空上与你相隔多远 , 也无论与你距离的远近 。 你习得的大部分知识 , 你都没有亲自验证过对错 。
读到这里的人我相信很少有人观察到原子 , 但你依然假设原子是存在的 , 你没有见过秦始皇 , 但你依然相信他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 此外 , 你也没有见过月球的背面 。 在生活的每个领域 ,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依赖别人的知识 , 而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接受 , 我们可以仅仅凭借“一家之言”就吸收别人的知识 ,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奥迪将这个就称为“知识的社会基础” , 即我的知识是建立在你的知识之上的 。
非批判性思维能力哲学家迈克尔·胡摩尔提出了这个概念 , 同时向我们抛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有时候 , 我们不应该运用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技巧 。
举个例子 , 假设一个非专家尝试想要在一个具有争论性的事件中提出自己的的想法 , 他有3种策略:
1 轻信:咨询大量的专家 , 然后采信其中大部分人都支持的观点
2 怀疑:当你没有形成观点 , 但不予评判 , 直到事件变得更加清晰
3 批判思维:从各方收集对此事的观点和支持这些观点的证据 , 最后自行评估
那么这3种方式哪个最值得信赖和最有效呢?答案也许是1和2
如果你选择的是3 , 批判思维 , 那么会导致2种结果:
要么你发现专家的共识是对的 , 这样的话你直接选择“轻信” , 也许就能省去几年的研究功夫 , 或者是你也有可能发现专家是错的 , 但是这种情况下 , 我们有理由认为专家对的概率更大 , 大部分专家都不太可能比你更容易出错 , 显而易见的是专家作为一个整体更有可能是对的 , 也就是说 , 尽管你花两个小时在小红书或者公众号中浏览了大量的推文 , 你也不太可能成为一名看透的天才 。
推荐阅读
- 用十年还清两千万欠债的92岁“诚信奶奶”:欠别人的钱就应该还上!
- 俄罗斯人的伏特加之魂:揭开俄罗斯人狂爱伏特加背后的真实原因
- 放弃对抗,各安其职,湖人三巨头正式归位,以后别再说交易威少
- 勇士、太阳、马刺与活塞四方涉及10人的交易方案
- 山西省|踏寻,属于一个人的旅途
- 《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个人的残暴,一家人的毁灭,一群人的复仇
- 唐斯数据下降明显,森林狼或拆双塔,湖人组戈贝尔+詹眉三巨头?
- 腱龙弱点明显!然而巨大尾巴成为其最好的防御武器!
- 澳大利亚发现1亿年前海洋巨兽遗骸,专家称全世界罕见!
- 世纪公园|上海新添一座“绿地巨无霸”,相当于26座世纪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