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核掩体内,这群与世隔绝20多年的蚂蚁,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废弃的核掩体内,这群与世隔绝20多年的蚂蚁,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废弃的核掩体内,这群与世隔绝20多年的蚂蚁,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废弃的核掩体内,这群与世隔绝20多年的蚂蚁,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废弃的核掩体内,这群与世隔绝20多年的蚂蚁,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废弃的核掩体内,这群与世隔绝20多年的蚂蚁,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废弃的核掩体内,这群与世隔绝20多年的蚂蚁,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废弃的核掩体内,这群与世隔绝20多年的蚂蚁,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在上世纪美苏冷战的背景下 ,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核打击 , 当时两国都建立了许多核掩体 , 其目的是在遭受核打击后 , 作为一个临时的庇护所 。
由于核掩体的特殊性 , 不仅修建坚固 , 除去通风孔外 , 密封性也极好 , 为了避免核弹冲击波 , 掩体大多数修建在地底下 。
在苏联解体后 , 冷战也随之结束 , 核打击的威胁也随之解除 , 曾经建立的那些核掩体也失去作用 , 纷纷被遗弃 。 这就意味着核掩体大门被关闭后 , 其内部将形成一个独立并且封闭的世界 。


核掩体内特殊的生命2013年 , 波兰生物学家沃依切赫·奇诺夫斯基(Wnjciech Czechowski) , 出于好奇想前往波兰西部一个废弃的核掩体 , 查看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 如果有的话 , 在与世隔绝20多年后 , 这些生命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本来这位生物学家也没有特别期待 , 因为在废弃的核掩体内 , 除了通风口流入的空气 , 黑暗湿润的环境 , 没有食物来源 , 除了细菌病毒外 , 稍大点的生命很难在里面生存 。
但是当生物学家进入到核掩体内部后 , 却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 到达核掩体深处后 ,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60多厘米高的巢穴 , 里面生存着一群特殊的生命——蚂蚁 , 通过对巢穴的规模判断 , 里面的蚂蚁数量至少有10万多只 。

经过研究 , 发现这个巢穴中的蚂蚁属于木蚁 , 这种蚂蚁在欧洲比较常见 , 之所以叫木蚁 , 是因为其一般生存在森林之中 , 在地面上或者是树中建造巢穴 , 其食物来源是以树上的蚜虫 , 以及其他昆虫为主 。
如果是在地面上 , 建造60多厘米的巢穴很容易 , 获取食物也非常方便 , 但是一个没有食物 , 被封闭核掩体20多年的蚂蚁群 , 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在生存下来后 , 它们又是如何扩充到如此庞大的规模的呢?

蚂蚁的来源可以肯定的是 , 在核设施被废弃之前 , 是并没有蚂蚁的 , 或者说没有如此之多的蚂蚁 , 那么这群的蚂蚁来源 , 是生物学家首要的问题 。
在对蚂蚁巢穴的研究中 , 科学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那就是其巢穴建立的位置 , 正好处于一个通风管道的整下方 。
顺着通风管道 , 生物学家终于弄清楚了 , 这群蚂蚁的来源 。
这根通风铁管长度共有5米 , 一端连接核掩体 , 一端连接核掩体正上方的森林地面上 , 由于年代太久远了 , 日晒雨淋下 , 地面一端的盖子被腐蚀出漏洞 , 当蚂蚁经过时就会掉落下来 。

而对于蚂蚁来说 , 在掉下来后 , 就是一趟单程的旅途 , 由于核掩体的特殊性 , 即便他们可以爬到2.3高度的墙面上 , 也无法通过掩体顶部爬到通风管道的入口返回地面 。
在蚂蚁掉下来后 , 它们就自然的聚集到一起 , 想办法自救 , 企图通过堆砌巢穴 , 达到通道的入口的高度 , 然后逃脱这里 , 经过20多年时间的累积 , 在生物学家发现它们的时候 , 巢穴的高度已经达到60多厘米 。
如果不是生物学家发现了它们 , 那么它们这种行为还会持续下去 , 蚂蚁的来源弄清楚了 , 那么它们是如何维持如此大的群体 , 解决食物问题生存下来的呢?

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生物学家对这群蚂蚁进行研究的时候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那就是这群蚂蚁全部是工蚁 , 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蚂蚁群 。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蚂蚁群 , 会有四种不同类型的蚂蚁构成 。 其分别是: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 。
不同类型的蚂蚁 , 在蚁群中承担不同的责任 , 它们相互合作 , 发挥整个团体力量 , 致使整个蚁群愈加庞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