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举报被数人带走,是随性执法还是人为简化程序


实名举报被数人带走,是随性执法还是人为简化程序


文章图片


实名举报被数人带走,是随性执法还是人为简化程序


文章图片


2022真是一个多事之冬 。 浏阳“廖主任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 , 12月7日 , 一则“寻人启事” , 又把开封杞县警方推上热搜 。 《寻人启事》关联一桩发生在2021年的命案 , 被人殴打致死的受害人女儿刘某某在某网络平台实名举报犯罪嫌疑人仍然逍遥法外后 , 被多人带走失联 , 其家人发布《寻人启事》求助 。 一时间引起全网关注 。

人们当时(2月7日晚上前)关注的焦点是 , 失联女孩究竟是被什么人带走的?这里面存有两种可能 , 一是被不法分子带走 , 如果真是这样 , 那该女孩的安全令人担忧;二是被有关方面带走 , 若是如此 , 那不必说 , 失联女孩安全无忧 。
不过很快 , 7日晚 , 杞县方面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 杞县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称 , 当事人在公安局 , 其涉嫌违法犯罪 , 正在处理调查中 。
有心人通过对实名举报人举报的案情查询 , 以及杞县警方2021年7月13日的通报 , 对该案轮廓大致梳理如下:该女子父亲吃席时与人发生口角引起厮打 , 受伤后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 后警方将刘某艺、刘某见抓获 , 并将2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
据滂湃新闻报道称 , 杞县警方人士回应 , 该案已移交开封法院 。

因实名举报“莫名”失联 , 后经家人《寻人启事》被证实“当事人在公安局 , 其涉嫌违法犯罪 , 正在处理调查中”的22岁女孩刘某某 , 同样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 网名“鸿水”的编剧、导演发文质问——

……女孩父亲被殴致死 , 女孩涉嫌违什么法犯什么罪呢?女孩实名举报的内容不实还是怎样?希望当地能够尽快发布正式通报 , 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 , 说得明明白白 , 查得清清楚楚 , 给社会公众解惑答疑 。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耐人寻味 , 实名举报人刘某某“失联”后 , 在“杞县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称”之前 , 《南方都市报》一篇报道是这么写的:

“说起来 , 当地官方的说法虽略显随意 , 可还是透露了一些事实 , 比如女孩失联的情况可能属实 , 既然当地派出所“已经立案调查” , 那就意味着人口失踪案的前期受理、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录入等程序已经完成 , 并决定立案调查……”
一个系统 , 当地派出机构对失联女孩的态度是“已经立案调查” , 而随后的杞县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称 , “当事人(失联女孩)在公安局 , 其涉嫌违法犯罪 , 正在处理调查中 。 ”
由此联想 , 一些基层机构 , 真应该重视系统沟通和对外发声的统一性 , 否则 , 很容易引起舆情多维度多角度的“诘问” 。

回到正题 。 两个“南辕北辙”的答复 , 人们不得不怀疑 , 这里面有没有随意执法 , 或是人为简化了执法程序?否则 , 失联女孩家人不知情 , 当地派出机构为何也给出“已经立案调查”(按人口失踪)的答复?
人实际上是被上级办案机构给带走的 。 记得不错的话 , 带走“嫌疑人”调查 , 办案人员应向其家人或单位出示相关文书 。 比如《传唤书》 。 《传唤书》呢?这如果不是随性执法 , 那就应该是人为简化了执法程序——先抓人 , 后补办手续 。
事有特殊的例外 , 我们权且认为这是一次特殊的例外 。 那么 ,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 ,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都有明确定义:鼓励实名举报 , 保护实名举报人或单位 。 实名举报的刘某某 , 举报案情不是“虚构”的 , 其父亲被人殴打致死 , 也非无中生有 , 但其最终被杞县有关部门“带走” , 而且是以“其涉嫌违法犯罪”的理由 。 这里面会涉嫌什么违法犯罪?

在精通法律条文的律师“普法”前 , 我们先看看媒体人是怎么说的 。 《南方都市报》12月7号这篇《开封女孩举报后“失联” , 人要找到 , 案子要查清》的报道 , 很有点意思——

该案案发至今近一年半 , 被害人家属依然需要通过网络陈情的方式表达诉求 , 可能也说明除了最开始的一纸警情通报 , 被害人家属对案件进展的知情并不比外界多多少 。 虽说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相关规定 , 侦查人员不得向证人、被害人泄露案情 , 但同样在《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中明确 , 刑事立案、移送审查起诉、终止侦查、撤销案件等程序性情况应当向被害人家属公开 。 刑事案件进行到哪一步 , 卡在什么地方 , 并不属于不能向被害人家属告知的事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