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才懂的醍醐味,来趟京都的知性之旅吧

|中年才懂的醍醐味,来趟京都的知性之旅吧

文章图片

|中年才懂的醍醐味,来趟京都的知性之旅吧

文章图片


中年人要旅行最好是基于知识和经验的知性之旅 , 不是去参加北海道的螃蟹吃到饱旅行团 , 更不是去房总半岛观赏油菜花 。 到了银发族的年纪才参加这类旅行 , 也只是效仿其他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罢了 。 还有那些去参观世界遗产的人 , 我真不明白他们在想些什么 。 看似感受历史及文化之旅 , 实则只有拍拍照片 , 没学到什么、更没得到什么 。 去观光情报志介绍的观光景点 , 也只不过是和一般人相同的思考模式 。 被孩子缠着去迪斯尼、花好几个钟头等待表演节目也是浪费时间 , 如果利用平日替自己和孩子请假去 , 还能玩得稍微舒适一点 。

【|中年才懂的醍醐味,来趟京都的知性之旅吧】说这样的话 , 一定会跳出吹毛求疵地指责怎么能让孩子为了玩而请假的人 , 不过大人自己不也会假装生病请假吗?如果有从没这么做过的大人存在 , 那个人还真是值得令人担心 。 主题乐园和游乐园等被创造出来的世界 , 本来就是要去过一次才会知道不如想象中有趣 。 乘坐云霄飞车的刺激感 , 比不上去落后国家时的兴奋和感动 。 难得旅行当然要去别人不去的地方 , 也要事先调查鲜为人知的情报 。 例如 , 京都 。 虽然是变化率不高的城市 , 但如同前述所说 , 我从三十岁起经常前往 , 京都被认为是有款待之心的城市 , 但实际上可说是为了招揽观光客 , 而将款待之心用于商业用途的服务业的模范城市 。 我认为到京都旅行的人分为三种 。

第一种是校外教学的学生 。 大致上都以京都和奈良为基本行程 , 到寺庙和神社等地 。 但学生对于参观寺庙和神社一定觉得很无趣吧 , 不可能事先研究后才去 , 都是大概看一下然后只留下老旧的印象 。 第二种是被宣传标语吸引而去京都的人 。 例如 , 樱花季或枫叶季等 , 在人最多、价格最高的时期造访 , 并且在极度混乱的过程中观光 , 而且还特地到茶寮都路里等人满为患的店家排队 , 开心地和大家吃着一样的东西 。

第三种是对京都的知识和历史有某种程度认识的人 。 这些人会避开观光景点 , 选择观光客不会出现的地方 。 像是隐藏版的名店和当地人才会去的店 , 住町屋 , 追求的是深度的京都之旅 。 我去京都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茶屋 。 简单来说 , 茶屋就是有舞妓和艺妓并提供餐饮的店家 。 所有的料理都由茶屋配置 , 也有接送的专车 , 只要有钱就能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 。 你想看歌舞伎就能替你拿到票 , 甚至还能帮忙预约住宿 。 在享用美味料理和饮酒的同时 , 还能观赏舞妓的舞姿、话家常 , 是完全属于大人的享受 , 请舞妓教你宴会娱乐然后一起玩也很有趣 。 无论是谁都能光临设有家庭酒吧的茶屋 , 不如现在就动身前往一探究竟吧 。

不过 , 上茶屋时不能以一般去观光景点的感觉前往 , 那就太庸俗了 。 建议去茶屋前可以先看德力龙之介所写的《京都的流仪》这本书 。 德力先生是担任京都西本愿寺绘所的第十四代绘师 , 他也是教我如何在祇园玩乐的老师 。 书中提到一项惯例 , 如果穿脏兮兮的鞋子或运动鞋到茶屋 , 立刻就会被评头论足 , 也得不到特别关照 。 其他还有进入茶屋时该如何脱鞋子才帅气、结账时该怎么付钱、艺妓和舞妓的不同之处、舞妓身上的佩戴之物等 , 网罗从礼节到基础知识的祇园入门书 。 踏入茶屋等于是踏入传统 , 保有这种紧张感的游玩方式是二、三十岁的人无法领会的趣味 , 只有中年人才能感受到的醍醐味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