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苏省将小剧场纳入旅游线路开发

江苏省|江苏省将小剧场纳入旅游线路开发


【江苏省|江苏省将小剧场纳入旅游线路开发】小剧场叠加旅游 , 江苏将文旅融合玩出新花样 。
近日 ,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全省小剧场建设工作推进会 , 对小剧场建设工作进行部署 , 推动小剧场高质量发展 , 并明确提出 , 将小剧场纳入文旅创建和旅游线路开发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江苏发挥本地小剧场特色优势 , 通过打造更多更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 , 不断扩展更有深度体验的文化场景 , 为探索文旅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江苏发展小剧场基因与政策兼具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 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 。 而中国小剧场这一演出空间发展的开端源自1982年 , 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首都戏剧舞台 , 迄今已走过40年的历程 。
近年来 , 小剧场因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文旅融合于一身 , 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 。 在江苏 , 形式多样的小剧场更是遍地开花 , 老宅院、购物中心、文化馆、艺术馆、特色街区、历史古镇里 , 处处有着形式多样、精彩各异的演出舞台 。
2021年 , 江苏省在小剧场建设上率先探索 , 出台全国首个《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 , 制定了省级示范小剧场建设指南和小剧场精品剧目创作指南 , 推出了小剧场精品剧目展演展播、编剧人才培养、艺术基金资助等引导支持小剧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
与城市里地标性的大剧院不同 , 各种小剧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小” 。 物理空间独有的“小” , 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 , 让观演者能够获得更加多元化和多维度的感受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指出 , 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小剧场 , 蕴含着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能量 。 全省要扎实推动小剧场建设更加均衡、更具特色、更高质量发展 , 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
据统计 , 目前 , 江苏省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156个 , 总座席数约25万个;今年前三季度演出2.3万场 , 观众256万人次 , 演出总收入超3000万元 。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 江苏之所以在建设小剧场方面成果丰硕 , 一方面是因为其自古以来人文积淀深厚 , 当地居民普遍尊师重教 , 文化消费投入占比常年在国内居于高位;另一方面是因为江浙地区山清水秀 , 气候宜人 。 这都是江苏不断推进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方式得天独厚的优势 。
小剧场正成为散发城市气质的新窗口
近年来 ,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 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形式不断发展 , 旅游逐渐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
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 , 小剧场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 以小剧场演出为代表的“文” , 融进了景区景点更多的演艺新空间 , 为观众提供了“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 。
此次江苏省小剧场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 , 将以理念创新推进小剧场建设 , 聚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打造文旅消费新亮点、增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 把小剧场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 , 将小剧场纳入文旅创建和旅游线路开发 , 推动小剧场与旅游经营单位加强合作 , 推出更多旅游演艺、非遗等特色小剧场 , 打造更多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有深度体验的文化场景 , 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
事实上 , 随着文旅融合日趋加强 , 江苏多地涌现出“小剧场+旅游”融合发展的范本 。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是苏州夜间经济品牌“姑苏八点半”重要内容“江南小剧场”的剧目之一 。 演出在沧浪亭实景上演 , 以新颖的浸入式方式 , 将沈复和芸娘夫妇俩人文相恋、志趣相投、柴米相依的深情故事娓娓道来 。 从剧场走向实景 , 戏曲与园林的组合呈现了绝美表达的江南诗意和极致的东方美学 ,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成为了苏州文旅融合的代表性剧目 。
此外 , 南京也正积极建设秦淮河畔小剧场群;常州打造了以嬉戏谷“洛克王国”、春秋淹城“西施迷宫”为代表的旅游演艺小剧场;盐城大丰荷兰花海推出的“只有爱·戏剧幻城”更是成为当地文旅融合新标杆项目……在江苏 , 景区景点和文博场馆实现了演艺空间上的突破 , 到曲艺书场看非遗表演 , 在临水戏台看沉浸式演出 , 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休闲的新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