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记者吕梓源住方舱医院的高级房间一事 , 惹了众怒了
除了她是记者的身份之外 , 最关键的是 , 她没啥特殊的症状 , 就是有点发烧 , 发烧多少呢 , 才38度
【发烧38度就住方舱医院的高级房间!记者吕梓源众怒】这个数字放在任何人的身上 , 估计都不会让你住院的吧
最多就是吃点药 , 或者物理降温 , 平时想住院 , 都是很难的事情 , 结果人家吕记者却进到方舱医院了
根据吕记者的说法 , 她是在
这里有医生 , 有药 , 条件不错 , 和大家住的那种大通铺 , 完全是两个概念
只不过吕记者的话 , 根本经不起推敲
她是咋感染的呢
7号不戴口罩 , 跑王府井玩 , 还去教堂玩了一通
这么敏感的时间点 , 你出门口罩都不戴了吗
你11号才去的方舱 , 你报道什么了?你哪一天进的方舱 , 能给个说明吗
有些人 , 不管是封控还是放开都是自由的 , 封控了 , 他们说要去采访 , 既不影响收入又不影响自由 。 放开了 , 即使被感染了 , 他们也能享受最好的医疗资源 。 所以 , 他们是最优越的群体!
精致的利己主义 , 加精英意识 , 这个本来应低调的 , 却拿来炫耀自己的高人一等区别于普通人 。 所以 , 千万不要轻信那些大v的所谓的普世价值 , 他们最认为别人都普通人
而且什么叫高级方舱医院?如果是私人建的无异议 , 但如果是社会公共资源建的这就值得深思!
阶层不同 , 想法不同 , 关系不同 , 自然待遇也不同 , 气死也是白气也 。
所以这种人不怕放开 , 不放开耽误人家玩了 , 别人的生命在这种人眼里不如她玩重要 。
喊的凶的就两种 。 一种有钱无所谓 , 反正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 。 另一种就是真穷 , 必须立刻马上出门赚钱的 。 不管怎么样 , 富人的确有更多的机会活下去 。
从古至 世上就从来没有平等的 , 老百姓感染后 , 有的还是重症都在冰天雪地、顶着寒风排几个小时的队看发热门诊 , 情何以堪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曾经竭尽全力的呼吁要冷静 , 而那些喊得最凶的 , 要么是自己有关系有底气的 , 要么就是最终哭的最惨的
高喊放开的人比我们都有活下去的底气这句话真的是没有错的 , 因为他们可以享有普通人享有不了的资源 。 而更多的人是连药都买不到的 , 更别提方舱 。
发烧38.2以上的 , 北京多了去了 , 好多连退烧药都买不到 , 她却能住院治疗
普通人进的是方舱 , 不带医院二字 , 主要起隔离作用 。 她进的是方舱医院 , 是随时可以得到救治的玩得自己玩的高兴 , 然后占用公共资源她于心何忍?
所以说那些因为急着还贷款而鼓噪放开的 , 有没有想过家里老人孩子得病后怎么办
你还真以为 , 到了关键时候 , 你能住院?你叫120估计都难了
其实 , 吕记者这就是对医疗资源的挤占 , 她这样的应该在家隔离 。 把资源留出来给老人和小孩不好吗
但我相信 , 即便再来一回 , 吕记者也依旧会是如此 , 很多东西是骨子里的 , 根本改不掉的 。
推荐阅读
- 28岁女记者轻症住进高级方舱,曾呼吁放开却出门不戴口罩
- 核酸检测造假问题后,越挖源头越离谱,入住方舱都“明码标价”了
- 湖南一中学生被害身亡?官方回应了
- 重庆一小伙连续五天核酸阴性,却被送进了方舱医院。
- 拉人进方舱医院也有提层?一人奖励3500,难道是新型传销骗局?
- 兰州大学一位副教授跳楼,享年仅52岁,原因疑似和“方舱”有关
- 纯电动汽车“刹车失灵”,罪魁祸首是单踏板?车企:这锅我不背
- 俄罗斯王室双胞胎的迷人日常生活
- 韩国特斯拉车祸致死案将开庭 代驾司机:车是自己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