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 ”我们都知道 , 鸟类中有很多跟燕子一样 , 具有随着季节变换来回迁徙的生存习性 。 对鸟类来说 , 每一次迁徙都是一次史诗般的壮举、并且往往是危险的、极度考验耐力的马拉松比赛 。 但你知道迁徙能力最强的是什么鸟么?下面 , 就让我们逐一认识几种鸟类中的“迁徙冠军” 。
“高高峰顶上 , 四顾极无边 。 ”——飞的最高的迁徙冠军
斑头雁
图片来源:鸟网
首先出场的这位冠军选手 , 并不胜在距离上 , 而是胜在飞行高度上 。 它就是身体结实 , 吃嘛嘛香的斑头雁 。 这是一种中型雁类 , 体长62-85厘米 , 体重2-3千克 , 因为头顶有黑色斑带 , 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 , 因此得名斑头雁 。
别看斑头雁体型不大 , 但是却有一项冠绝鸟类的本领——飞越珠峰 。 每年九月初开始 , 生活在蒙古、青藏高原和中国北部繁殖地的斑头雁就开始结队飞往南方温暖的越冬地 。 它们通常20-30只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迁飞 , 边飞边鸣 , 鸣声高而洪亮 , 声音似“hang-hang-” , 途中它们就会逆风而行 , 飞越世界屋脊 。 为此它们可以承受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气浓度 , 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鸟类相比 , 斑头雁体内的红血球与氧结合的速度要快的多 。 据研究 , 它们的血红蛋白的α亚基发生变异 , 导致它们的血红蛋白可以迅速地与氧结合 , 这是对高原生活地一种适应 。 斑头雁凭借着一手“登高望远”的绝活 , 能够在亚洲绝大部分有沼泽的地区生存 , 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 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鸟类协会列为无危物种 。
“虽成奔御风 , 不以疾也 。 ”——飞的最快的迁徙冠军
斑腹沙锥
图片来源:鸟网
接下来出场的这位选手是长途迁徙鸟类中飞行速度最快的“闪电侠” , 它就是体型小巧 , 技巧高超的斑腹沙锥 。 这是一种只有巴掌大的小型鸟类 , 别看它小 , 却充满了爆发力 。
在鸟类中 , 游隼可能会赢得短跑比赛 , 俯冲捕捉猎物时速度最高可达390公里/小时 , 但它们无法赢得马拉松比赛 , 因为它们遇到了矮壮型的斑腹沙锥 。 这种生活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鸟类 , 在冬季开始迁徙之前 , 会尽可能的把自己吃成一个小胖子 , 这时 , 本来就体型小巧的它们 , 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圆滚滚的小肉球 。 这种“大腹便便”的形象怎么会跟速度快搭上边呢?有句话说得好 , “鸟不可貌相” , 虽然这种体型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存在不足 , 但是胜在能量储备充足上啊 。 在6800公里的迁徙途中 , 它们的速度高达97公里/小时 , 几乎一刻不停的完成这场惊世骇俗的超长距离马拉松 。 等它们到达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时 , 这时的体重已经减轻了一半以上 , 又变回了苗条的样子 。 从这个层面来说 , 斑腹沙锥在鸟类马拉松选手中就是名副其实的“闪电侠”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不间断连续飞行的迁徙冠军
斑尾塍鹬
图片来源:鸟网
如果说前面的选手靠的是飞得高 , 飞得快 , 那下面这位选手纯纯靠的是无比坚韧的毅力了 。 它就是所有鸟类中保持最长时间不间断飞行记录的斑尾塍鹬 。 这种体长326-386毫米的中型鸟类 , 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大陆上 , 为了找寻适宜的生活地点 , 它们甚至会连续飞行上万公里 。 生活在阿拉斯加的斑尾塍鹬每年都会跨越太平洋 , 九天九夜不吃不喝 , 连续飞行超过11000公里来到新西兰“度假” 。 这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属实是鸟类中的一绝了 。
“不管风吹浪打 , 胜似闲庭信步 。 ”——长距离游泳的迁徙冠军
阿德利企鹅
图片来源:鸟网
【世界上迁徙能力最强的鸟类!】
鸟类的迁徙并不是都在天上 , 还有水里游的 。 接下来出场的这位选手就是大名鼎鼎的游泳高手 , 阿德利企鹅 。 这种生活在南极大陆的鸟类 , 体长46-75厘米 , 具有跟随太阳迁徙的习俗 。 在冬季 ,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会进入极夜 , 这段时间里 , 太阳不会升起 。 这对于依靠捕食海里鱼类生存的阿德利企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 随着温度持续降低 , 大陆的冰层不断往外延伸 , 为了能够及时的进入未冰封的海里捕食 , 它们会跟随冰层不断迁徙 。 等到大地回春 , 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 , 冰层又开始逐渐融化 , 它们也只能再次往回走 。 来回的迁徙距离长达13000公里 , 期间还要不断下海捕食 , 算是最辛苦的游泳冠军了 。
推荐阅读
- 老鼠基因揭示人类未来|Y染色体一直在减少,最终可能会消失吗?
- 爱因斯坦的孙女艾芙琳:爆出祖父的大丑闻,晚年仍在控诉家族
- 疫情是世界末日?是老天爷惩罚人类?网友:建议多读点历史书!
- 登月只是一场美苏之间的竞争形式,但也促使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 2022艾滋病毒治疗的进展
- 艾滋病病毒血清阳转那些事儿
- 地球的氧气含量如果翻倍,对人类来说是好事吗?史前蜻蜓可能再现
- 张核子和他身后的“基因帝国”仍在运营
- NASA局长:我们会先于中国“重返月球”